阜阳,安徽省地级市,简称阜,古称汝阴、顺昌、颍州,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安徽省西北部,华北平原南端,全市总面积10118.17平方千米。下辖3区、4县、1市[E5地名网www.ehome5.net],2019年常住人口825.9万人。
阜阳位居大京九经济协作带,是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过渡带、中原经济区东部门户城市。阜阳的代表文化是淮河文化,是甘罗、管仲、鲍叔牙、吕蒙、刘福通的故里,晏殊、欧阳修、苏轼曾在此为官。颍州西湖历史上曾与杭州西湖齐名,颍上县八里河风景区为国家AAAAA级风景区、阜阳生态园和迪沟生态旅游风景区均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阜阳剪纸、颍上花鼓灯、界首彩陶等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阜南县出土的商代青铜器龙虎尊被列为中国十大国宝青铜器之一。
区划名称 | 阜阳市 |
---|---|
行政级别 | 地级市 |
区划代码 | 341200 |
辖区面积 | 10118.17 km² |
人口数量 | 825.9 万人 |
车牌代码 | 皖K |
电话区号 | 0558 |
邮政编码 | 236000 |
行政驻地 | 颍州区清河东路539号 |
气候条件 | 温带季风气候 |
地理位置 | 安徽省西北部 |
区划名称 | 区划代码 | 面积 |
颍州区 | 341202 | 616.3 km² |
颍东区 | 341203 | 685 km² |
颍泉区 | 341204 | 648 km² |
临泉县 | 341221 | 1839 km² |
太和县 | 341222 | 1867 km² |
阜南县 | 341225 | 1801 km² |
颍上县 | 341226 | 1859 km² |
阜阳合肥现代产业园区 | 341271 | 25.1 km² |
阜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 341272 | 47 km² |
界首市 | 341282 | 667.3 km² |
西周以后,在今阜阳境内即建立了归姓的胡子国,临泉境内的姬姓沈子国,颍上境内的慎等。春秋战国时,又出现了太和原墙的原阳、倪邱的新、临泉的寝等县邑。
秦代始置汝阴县。
东汉时期属于豫州(治所今安徽亳州)。
三国魏置汝阴郡。北魏孝昌四年(528年)置颍州。
隋设汝阴郡。
唐设颍州。唐武德五年(622年)属亳州管辖,在亳州置总管府,辖亳,宋,颍,沈,谯等州。
宋设顺昌府。
元属汝宁府。
明朝属凤阳府。明朝万历十年(1582年),在阜阳县置颍川卫。
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颍州为直隶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颍州为颍州府,并以颍州本辖新置附郭县,乾隆皇帝依奏赐名阜阳县。颍、亳二州首次并为统一版图,“省谯县入亳州,寻降亳州为亳县,改属颍州”。不仅包括今阜阳市、亳州市全境,而且含今六安地区霍丘县的大部分地界。
民国初年撤销颍州府。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3月,撤阜阳市,并入阜阳县。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时,设立阜阳专区专员公署,下辖八县一个行政办事处。阜阳专区有界首市、亳县、太和县、阜阳县、涡阳县、蒙城县、颍上县、阜南县、临泉县和凤台县。县、市以下划分区(镇)。区以下划分乡(镇)。乡(镇)以下为行政村。
1953年9月,界首市撤销,建界首县。阜阳专区其它县区划未变。
1964年10月,建立利辛县。其辖地包括由阜阳县划出的4个区,由蒙城县划出的1个区,由涡阳县划出的3个区和由凤台县划出的2个区。
1971年改阜阳专区为阜阳地区。
1975年12月19日国务院批准设立阜阳市(县级),以阜阳县的阜阳镇和部分为其行政区域,由阜阳地区管辖,阜阳地区驻阜阳市。
1977年1月,凤台县由阜阳地区划归淮南市管辖。
1986年3月11日,国务院【国函39号】批复撤销亳县,设立亳州市(县级)。以原亳县的行政区域为亳州市的行政区域。亳州市由阜阳地区领导。(1986年6月4日正式成立)
1992年,同意撤销阜阳市、阜阳县,重新组建阜阳市(县级),以原阜阳市和阜阳县的行政区域为新的阜阳市的行政区域,其政府驻地不变。(1992年11月20日民政部【民行批152号】批复)
1996年1月,撤销阜阳地区和县级阜阳市,设立地级阜阳市。
1998年2月,亳州市从阜阳市划出,由安徽省直辖。
2000年5月11日,国务院【国函〔2000〕47号】批复,2000年6月1日安徽省人民政府【皖政秘100号】通知:撤销县级亳州市,设立地级亳州市。亳州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谯城区。亳州市设立谯城区,以原县级亳州市的行政区域为谯城区的行政区域。谯城区人民政府驻文化巷。将阜阳市管辖的涡阳县、蒙城县、利辛县划归新设立的地级亳州市管辖。亳州市辖涡阳县、蒙城县、利辛县和新设立的谯城区。
地理位置
阜阳市位于黄淮海平原南端,淮北平原西部,安徽省西北部。地跨东经114°52′—116°49′,北纬32°25′—34°04′。其西北、西、西南分别与河南省的周口、驻马店、信阳4地市的郸城、项城、沈丘、新蔡、平舆、淮滨、固始相接,北、东北与亳州的谯城、涡阳、利辛相连,东南与淮南市的凤台县、寿县为邻,南临淮河与六安的霍邱县隔河相望。全市总面积10118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阜阳市北部与黄河决口扇形地相连,南部与江淮丘岗区隔淮河相望,全境属平原地形,地势平坦。仅东北部有龙山、辉山、狼山、双锁山等石灰岩残丘分布,其中龙山海拔105米,为全地区最高点;其余均属平原地貌,平坦舒展,一望无际。阜阳市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略有倾斜。东南以颍上县姜台子南部地势最低,海拔17.5米。西北与东南相对落差为14.4米,地面比降为七千分之一至万分之一。由于阜阳市近代受淮河及其支流蜿蜒切割变迁和黄河历次南泛的影响,境内冲积物不断交互堆积,形成了平原之中岗、坡、洼地相间分布,小区地形起伏跌宕,具有“大平小不平”的地貌特征。
气候
阜阳市位于暖温带南缘,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由于阜阳市南临淮河,而淮河以南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因此阜阳市气候具有以暖温带向北亚热带渐变的过渡带气候特征。既兼有南北方气候之长——水资源优于北方,光资源优于南方;同时又兼有南北方气候之短——有的年份少雨干旱,有的年份多雨成涝,旱涝灾害频繁,表现出气候明显的变异性。阜阳属季风气候区,风向有明显的季节性交替变化。全年以偏东风居多。冬季盛行北至东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春季以东南风居多,秋季多东至东北风。降水特征是:其一,地域差异明显,南部多而北部少;其二,季节分配不均,年降水夏季最多,春季次之,秋季较少,冬季最少;其三,年际变化大。
水文
阜阳市水资源主要由自然降水,河道过境水和地下水构成。全地区年均降水820至950毫米,年均河道过境水径流量38.22亿立方米。50米以上浅层地下总量每年69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每年约在96.52亿立方米左右,可利用量每年在72.22亿立方米,水供需比为1.81:1。每年尚余水33亿立方米。
阜阳市境内河流均属淮河水系。主要自然河道从西往东依次有谷河、润河、泉河、颍河、西淝河、茨河、澥河、包河等。这些河道大都源于黄河南岸平原,属原雨坡型河道,水源补给主要靠平原地区自然降水;其中只有洪、颍二河承受一定面积的山区来水,属山水型河道。
生物资源
阜阳市生物资源相当丰富。野生植物有马齿苋、蒌蒌菜、豆本菜、面条菜、竹节草、独草、泽蒜、荠菜、地衣、木蛾、野木耳等。野生动物哺乳类:有黄鼬、野兔、野猫、刺猬、蝙蝠等;爬行类:有守宫(壁虎)、蜥蜴、赤练蛇、蚯蚓、乌风蛇等;鸟类:有喜鹊、麻雀、杜鹃、啄木鸟、猫头鹰、乌鸦、鹌鹑、斑鸠、地牯牛、灰鹤、喳喳儿、青雀、灰鹭等;鱼类:有鲫鱼、鲂鱼、黑鱼、黄鱼感、泥鳅等。虫类:有蜈蚣、蜻蜓、蝉、蝴蝶、马蜂等。
矿产资源
阜阳市查明资源储量矿种6种。其中,查明煤矿储量48.8亿吨,铁矿0.2亿吨。矿物已探明的有煤矿、铁矿、石灰岩矿和大理石矿等。阜阳市在距今2.7亿年至2.4亿年的二迭纪形成浅海相——陆相砂页岩含煤构造,主要分布在颍上县境内。铁矿已探明的仅1处,位于颍上县县城西南18公里的陶坝子一带,系霍邱铁矿的延伸部分。矿体赋存在前震旦纪变质岩系中,为沉积变质铁矿。阜阳市的煤炭蕴藏量达100亿吨,可采储量80多亿吨,而且皆为5700大卡左右的优质煤炭。
截至2018年末,阜阳市查明资源储量矿种5种。其中,查明煤矿储量50.6亿吨,铁矿0.2亿吨。
水资源
阜阳市近60平方公里的地下储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太和县、阜南县已经开采利用的地热井,单井出水量每天在500吨以上,水温可达40~50℃,并含有丰富的对人体有益的化合物和微量元素。
阜阳市地下水资源丰富。浅层含水岩组有两个含水层,一层约在5至20米,另一层约在30至50米,均受古河道带发育控制。浅层地下水运动以垂直交替为主,侧向径流极其微弱,属“入渗蒸发型”。地下水水质较好,属碳酸盐淡水,矿化度小于每升1克,含盐度在每升5毫克当量左右,含碱度小于每升4毫克当量,尚未受到人为污染,适宜饮用和工农业生产用水。
截至2018年末,阜阳市户籍人口1070.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7万人。据抽样调查,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20.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4万人;城镇化率43.29%,比上年末提高1.54个百分点。全年常住人口出生率16.01‰,死亡率5.17‰,自然增长率10.84‰。
阜阳市属于汉族人口聚居区,少数民族有回族、满族、壮族、苗族、侗族、彝族、白族、傣族、朝鲜族、蒙古族、哈尼族、维吾尔族、达斡尔族等。
特产
阜阳咸鸭蛋
阜阳河流众多也是养鸭子好地方,自然鸭蛋也很多,阜阳有个最普遍也是最传统的方法,是由天然烧碱(草木灰),食用盐(无公害),腌制15——20天,个个出油。
太和贡椿
中国唐代曾用此物作贡礼,清朝时被御封为“贡椿”,名扬天下。 尤其在谷雨前采摘的椿芽,更是香鲜脆嫩,食之能使人提神、明目。既可沏成椿芽茶,又可调拌成面食。 据《中国中药大全》记载,椿芽可防止咳嗽、嘶哑、水土不服及妊娠反应等症状。太和椿芽尤以黑油椿品质最佳,谷雨前来摘,腌制后长年不腐,常食可抗肿瘤。
红薯粉丝
阜阳自古盛产红薯粉丝,但产于阜南县苗集镇的“张古牌传统农家粉丝”最为著名。
太和樱桃
太和县是中国樱桃的主要产地,唐宋时期已有名气,著名品种有:大鹰嘴、杏黄桃、黄金桃、金畿桃、银红桃等。其特点为成熟早,果核内无仁、含糖量高。
荆芥
是安徽省阜阳市栽培历史较久的一种夏季绿叶香辛蔬菜,其柔嫩茎叶可作凉拌菜,具有清凉薄荷香味;炒食鱼、肉、虾时,放入荆芥可解除腥味。荆芥在医学上也有一定价值,取其花穗入药,可祛风利咽,消除咽肿、火眼等。
柳编
阜南黄岗、颍上半岗利用当地丰富的杞柳资源,早在明清时期,就从事柳编生产,为传统手工艺产品,主要有各式提篮、面包篮、水果盘、食物箱、花篮、动物篮等40多种型号,600多个品种。产品已远销日、意、荷、英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阜南杞柳
全县已发展杞柳十万亩,年产鲜条1.5亿公斤,年创产值2.5亿元,面积、产值均居全省第一,是中国四大杞柳产区之一。阜南县柳编工艺已有500年的历史,产品畅销国内二十多个省市、出口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阜南县有二十余万人从事柳编加工。2000年,阜南县被评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
界首卢氏彩陶
界首彩陶秉承唐三彩遗风,又吸收了剪纸、木版年画的艺术风格,在制陶技艺中自成流派。在胎面的制作上,界首彩陶饰以两层化妆土,在刻画过程中表现出赭、黄或赭、白两种基本对比色;在刻画题材上,除以生活中的花、鸟、鱼、虫为创作对象外,还着重吸取了传统戏曲中的艺术元素,以一幕幕场景的形式加以表现,卢山义的"刀马人"系列是其代表!
美食
阜阳小吃属安徽沿淮风味,以蚌埠、宿县、阜阳等地为代表,主要流行于安徽中北部。沿淮风味有质朴、酥脆,咸鲜、爽口的特色。在烹调上长于烧、炸、馏等技法,善用芫荽、辣椒配色佐味。
地锅鸡
地锅鸡,现盛行于皖北一带,特点:地锅鸡很嫩,又保住了鸡特有的香味。名称来历:旧时农村用的锅多用砖头砌起外糊泥巴,在地上添柴烧饭,所以称为地锅。地锅鸡的特色在于烧时用木炭,大铁锅保持土菜风味,锅上贴一圈死面锅饼。起锅时鸡香饼脆。
格拉条
大概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阜阳,是阜阳特有的一种食物,颇受当地人的喜爱,它的名字来源大概是以下原因:在阜阳“搅拌”的方言是“搁拉”。而这种类似面条的食物需要将各种作料均匀搅拌所以就被称为“格拉条”格拉条是一种面条,都叫格拉条。
太和板面
即太和羊肉板面,是安徽北部地区面食的一面旗帜。相传太和板面源于三国时期。桃园兄弟”刘备、关羽、张飞驻守颍州(今安徽阜阳),张飞吃面总嫌太软、不筋斗、清淡无味;厨师多次琢磨,面经过上百次的试和面成功了;而后张飞对厨师又指明要用羊肉做汤为料,厨师灵机一动,添加近十多种能食用的药材和羊肉一起为张飞做面,张飞吃后顿感可口。之后安徽板面便在颖(阜阳)、宛(南阳)、襄(襄樊)广为流行。
撒汤
撒汤,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小吃,起源于古颍州。撒汤以其简单的做法和鲜美的口味被流传开来。撒汤主要是用羊或者鸡的骨头来熬制的汤,汤里稍微勾点芡汁,让汤浓一点。打一个鸡蛋在碗里搅匀,用滚开的汤汁一冲,冲成蛋花,鲜美的撒汤就做成了。历史怀古游 | 文峰塔、阜阳博物馆、管仲公园 | |
宗教文化游 | 琉璃寺、资福寺、青莲庵、竹音寺、禅堂寺、铁佛寺、白雀寺、三圣寺、北照寺 | |
现代文化游 | 淮上公园 | |
山水观光游 | 八里河风景区、颍州西湖、阜阳生态园、迪沟生态旅游风景区、安徽王家坝国家湿地公园、颍州西湖国家湿地公园、迪沟国家湿地公园、沙颍河国家湿地公园、界首两湾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阜南王家坝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颍泉泉水湾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颍上八里河省级自然保护区、颍州西湖省级自然保护区、颍东东湖省级湿地公园(试点)、界首莲浦湖省级湿地公园、临泉泉鞍洲省级湿地公园(试点)、太和茨河湾省级湿地公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