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区,隶属于天津市,为天津市中心城区之一,位于天津市东北部,介于东经116°43'至117°10',北纬38°34'至39°08'之间,总面积达 29.62平方千米[E5地名网www.ehome5.net],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截至2018年,河北区共下辖10个街道,户籍人口63万人,常住人口90万人。
区划名称 | 河北区 |
---|---|
行政级别 | 市辖区 |
区划代码 | 120105 |
辖区面积 | 29.62 km² |
人口数量 | 90 万人 |
车牌代码 | 津 |
电话区号 | 022 |
邮政编码 | 300143 |
行政驻地 | 望海楼街道 |
气候条件 | 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
地理位置 | 天津市区东北部 |
区划名称 | 区划代码 | 面积 |
光复道街道 | 120105001 | |
望海楼街道 | 120105002 | |
鸿顺里街道 | 120105003 | |
新开河街道 | 120105004 | |
铁东路街道 | 120105005 | |
建昌道街道 | 120105006 | |
宁园街道 | 120105007 | |
王串场街道 | 120105008 | |
江都路街道 | 120105009 | |
月牙河街道 | 120105010 |
元代,河北区属大都路郭州武清县管辖。
元延佑三年(1316年),于直沽设海津镇,河北区属海津镇管辖。
明永乐二年(1404年),于直沽设天津卫,卫城的东门外和北门外地区属顺天府武清县。
清雍正三年(1725年)三月,改天津卫为天津州,属河间府;同年九月,又改天津州为直隶州,管辖武清、青县、静海三县。河北区境属天津州或天津直隶州管辖。
民国三年(1914年),河北区境属直隶省津海道天津县。
民国十七年(1928年),国民政府将天津改为特别市,市下设区。
民国十七年(1928年),天津特别市成立后,河北区境内分属四区、特二区、特三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河北区境分属四区、五区、特二区、特三区。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河北区境分属四区、五区、十一区、十二区。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河北区境分属二区、三区、四区、特管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河北区境分属二区、三区、四区。
1949年,天津解放前夕,河北区境分属二区、三区。
1952年,河北区境称三区。
1956年,三区改为河北区。
1966年9月5日,河北区改称卫东区。
1968年1月23日,卫东区恢复为河北区。
位置境域
河北区介于东经116°43'至117°10',北纬38°34'至39°08'之间,东部与东丽区接壤;西部以海河、北运河为界,与和平、南开、红桥三区隔河相望;南部与河东区毗连;北部与北辰区相邻,古时为退海之地,地处京杭大运河和铁路天津站水陆交通运输枢纽、海河水系扇柄处,距今4000—4500年成陆,总面积29.6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河北区在中国大地构造单元中,属于新华夏构造体系第二沉降带的华北沉降带,区境横跨新华夏构造体系的“冀中坳陷”和“沧县隆起”两个构造单元。《中国地质年代表》《天津市区域地质志》《天津市基岩地质图》等资料显示,河北区分布着太古宇中太古界(距今约36-32亿年)、元古宇中新元古界(距今约18-8.5亿年)、古生界(距今约5.43-2.57亿年)、中生界(距今约2.5亿年—9600万年)、新生界(距今约6500-1万年)地层。
河北区从地貌上看是一个被新生界深厚松散沉积地层覆盖的典型低平原区,但从地质构造上看情况却比地面复杂得多。区境坐落在新华夏向(东北—西南走向)的“沧县隆起”(古潜山顶部)及“冀中坳陷”(古构造盆地)之上,二者之间以新开河下面的“天津北断裂”为界,区境南界海河下面深埋着一条著名的“海河断裂”。区境地貌属于天津东南部海积冲积平原区,地貌主要特点是地势低平,海拔均在5米以下,地面坡度平缓,主要由低平地、洼地、微高地、人工堤及坑塘等地貌类型构成。地面组成物质以砂质粘土和粘土为主,土壤含盐量较高。
气候
河北区属典型的东亚季风气候和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季风显著、四季分明、降水集中、雨热同季等特征。夏季(6--8月)气温最高,各月气温均在24℃以上;冬季(12、1、2月)气温最低,各月气温在-1.5℃以下。地面平均温度全年最高月是7月,达29.4℃;1月最低,为-4.5℃。土壤冻结期始于11月18日,止于3月9日。无霜期一般始于4月14日左右,止于10月24日左右。结冰期一般始于12月中旬,止于翌年2月中旬。降雪期一般始于11月下旬,止于翌年3月中旬。年平均降水量为562.1毫米。实际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661.4小时。太阳高度角夏至日最大,为74°19’;冬至日最小,为27°45’。风向呈季节性更替,以西北为主。区内年平均风速为3米/秒。
水文
河北区境内的河流有海河、北运河、新开河、月牙河、子牙河、北塘排水河等6条。其中,海河全长74千米(区境岸线长约4千米)、北运河全长168千米(区境岸线长5.05千米)、新开河全长13.2千米(区境岸线长5.7千米)、月牙河全长14.4千米(区境岸线长4.6千米)、北塘河全长32.7千米(区境岸线长2.45千米)及子牙河。
生物资源
河北区境内植被属于中国暖温带夏绿阔叶林植被类型,天然林被人工园林和行道树替代,草本植物和极少数灌木还残留有野生种,人工植物有320余种,野生植物有170余种。河北区绿地面积共738.37公顷,境内动物区系属于古北界,鸟类有50余种,鱼类有20余种,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有10余种,昆虫类有10余种。
气候资源
河北区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613小时;太阳辐射强,年平均太阳总辐射为4935兆焦耳/平方米。日均温度稳定超过0℃的日期始于3月2日,终于12月1日,全年276天,大于0℃的积温4722℃;日均温度超过15℃的日期始于4月28日,终于10月8日,持续期165天。
地热资源
河北区境内地热田有两种类型地热水:一类是位于上部的第三系碎屑岩孔隙热水,为低温—中低温水,顶板埋深390-420米;另一类是位于下部的中上元古界、下古生界基岩岩溶裂隙热水,为中低温—中温热水,顶板埋深1000米。境内地热具有分布面积大、地热梯度高、热储含水层埋藏浅、热水储量丰富、便于开采利用等特点。
截至2018年,河北区共有户籍人口63万人,常住人口90万人。
文物古迹
河北区内保存有多处中国近现代革命遗址、历史遗迹、名人故居,拥有“全国之最”20多个,不仅拥有意式风情区、大悲院、望海楼、觉悟社、女星社遗址等众多的风貌建筑和文化遗存,还有当梁启超、曹禺、李叔同、袁世凯、冯国璋、曹琨等历史名人故居,汇集北洋新政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文化、洋楼文化、名人文化,为河北区赢得了“近代中国看天津·百年天津看河北”的美誉。
河北区共有不可移动文物109个(件/处),其中国保4个,市保31个,区保32个,未核定42个。全区有国家A级景区15处,佛教圣地大悲禅院(国家4A级景区)和集中了140余座百年历史意大利风貌建筑的意式风情区(国家4A级景区)坐落在区内。
不可移动文物主要有:梁启超旧居、望海楼教堂、马可波罗广场建筑群、袁氏旧宅、意国领事馆旧址、意大利兵营旧址、顺直水利委员会旧址、扶轮中学旧址、比商电车电灯公司旧址、大悲院等。
中国近现代革命遗址主要有:北洋法政专门学堂旧址、觉悟社旧址、女星社旧址、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旧址、天津工余补习学校旧址、解放天津会师纪念地等。
历史遗址主要有:天津教案遗址、直隶总督衙门遗址、水师炮台遗址、户部造币总厂遗址、状元楼遗址等。
著名建筑主要有:望海楼天主教堂、大悲禅院、金家窑清真寺、冈纬路基督教堂、意大利驻津领事馆、奥国驻津领事馆、袁氏宅邸、汤玉麟宅邸及风格各异的欧式小洋楼等。
名人故居主要有:李叔同故居、梁启超故居、冯国璋故居、曹禺故居等。
历史名园主要有:宁园、中山公园、曹家花园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
遗产级别 |
遗产名称 |
入选时间 |
---|---|---|
市级 | 东于庄同乐花鼓老会 | 2009年 |
堤头庆云高跷老会 | 2009年 | |
金狮大轿老会 | 2009年 | |
鹰帽子(猎鹰防护罩) | 2013年 | |
津门重刀36式 | 2013年 | |
小关公议高跷 | 2013年 | |
天津许氏木匠手工技艺 | 2013年 | |
工艺毛猴制作技艺 | 2016年 | |
泥人王彩塑 | 2016年 | |
北孟通督正脊推拿术 | 2016年 | |
津派花鸟玉雕 | 2016年 | |
王派(王凤山)快板 | 2016年 | |
乌鸡门武术 | 2016年 | |
天津传统形意拳 | 2016年 | |
苏氏骨科 | 2016年 | |
区级 | 工艺京剧艺术人偶 | 2009年 |
行云手长仕门武术 | 2009年 | |
津门霍氏迷踪艺 | 2009年 | |
中华武士会(形意拳武术)2011年 | 2011年 | |
天津朱氏泥塑 | 2011年 | |
内画鼻烟壶 | 2013年 | |
天津轮子毽项目 | 2014年 | |
五指弹禅按摩技法 | 2016年 | |
满汉双文书写艺术 | 2016年 |
大悲禅院
大悲禅院,位于河北区天纬路中段东北侧,因供奉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而得名,是天津现存规模较大、历史悠久的佛门十方丛林寺院。大悲禅院始建于明末清初,兴于清康熙八年,总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开放寺院,1986年正式对外开放。天津之眼
天津之眼始建于2008年,为天津新地标建筑,是一座跨河建设、桥轮合一的摩天轮,兼具观光和交通功用,建筑高度达120米,轮外挂装48个透明座舱,每舱可乘8个人,可同时供384人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