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云南省下辖地级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东与大理白族自治州、临沧市接壤,北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相连,西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毗邻,西北、正南同缅甸交界,国境线长170公里,总面积1.96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半山区面积约占92%。
保山处于滇西居中的位置,是中国通往南亚、东南亚乃至欧洲各国的必经之地,境内腾冲为云南重要的近代工商业发祥地之一。地势北高南低,境内大部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E5地名网www.ehome5.net],褐煤储量、地热资源十分丰富,是世界上最大的小粒咖啡种植基地,是全国最大的山葵、石斛、核桃、红花油茶种植基地,是全国著名的“滇西粮仓”。
截至2016年,保山市辖1个区、1个市、3个县。2017年,保山常住总人口261.4万人,城镇人口93.3万人,世居少数民族13种,是傣泰民族的发祥地,中国著名的侨乡,有华侨、侨眷、归侨28.9万人。2017年,保山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8.9亿元。
区划名称 | 保山市 |
---|---|
行政级别 | 地级市 |
区划代码 | 530500 |
辖区面积 | 19600 km² |
人口数量 | 261.4 万人 |
车牌代码 | 云M |
电话区号 | 0875 |
邮政编码 | 678000 |
行政驻地 | 隆阳区 |
气候条件 | 亚热带季风气候 |
地理位置 | 云南省西南部 |
区划名称 | 区划代码 | 面积 |
隆阳区 | 530502 | 5011 km² |
施甸县 | 530521 | 2009 km² |
龙陵县 | 530523 | 2884 km² |
昌宁县 | 530524 | 3888 km² |
腾冲市 | 530581 | 5845 km² |
地名来源
太保山,原名松山。明嘉靖三年(1524年)永昌改设县治时,因其名与甘肃永昌县重名,于是将城内太保山中的“保山”借用为县名。“保山”一名即始于此时。
建置沿革
保山是云南历史上开发最早的
地区之一,历史上为哀牢古国故地,哀牢国王都“勐掌”就位于今保山盆地。保山区划设治的历史悠久,长达两千多年。自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设不韦县,属益州郡,为哀牢地设治之始。
东汉永平十二年(69年),哀牢王柳貌举国内附东汉,史称“汉德广,服不宾;绥哀牢,开永昌”,东汉王朝析益州郡不韦等6县并哀牢国故地新设的哀牢、博南2县共8县设立永昌郡。
永昌郡治延续488年,西晋至南北朝时期属宁州,至南朝·陈结束。
保山唐朝属南诏国,原永昌郡一分为三,设立镇西、开南和永昌3节度;南宋属大理国,节度改永昌府。
元初,置永昌三千户和腾冲千户,隶大理总管府。至元十一年(1274年),改永昌三千户为永昌州,腾冲千户为腾越州。至元十四年(1277年)和至元十五年(1278年),先后改置腾冲府和永昌府。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大理段氏金齿(镇西)镇并入大理路,设大理金齿等处宣慰司,并将治所移至永昌,至此永昌即称金齿。
明代,先后置金齿军民指挥使司、永昌军民府。“保山”这一今名即首用于明嘉靖三年(1524年)设保山县为“府附郭”之时。永昌府共辖2县、3州、2安抚司、3长官司。
清代设永昌府,领土府一,厅、县、土州、长官司各二及安抚司三,宣抚司五,是全省领州县级政区最多、设治也最复杂的府。雍正八年(1730年)七月,改永昌道为迤西道,移驻大理府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又分设龙陵厅,“龙陵”之称自此始。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改腾越州为直隶厅。是时永昌府领二厅(腾冲、龙陵)、县二(保山、永平),及周边各土司。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秋,迤西道移署腾越。
民国二年(1913年),民国政府推行省、道、县三级行政体制,裁撤永昌府保留保山县,隶属滇西道。
民国三年(1914年),改滇西道为腾越道,辖今保山、临沧、丽江和大理、德宏、怒江、迪庆等地。
民国十九年(1930年),裁腾越道(原滇西道)、设第一殖边督办,辖云南西部12个县、10个行政区。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划保山之东南境之福东、福西、均谣、三约地及都鲁洼甲、大田坝铁厂、铜厂、思拉宽、锅厂河、竹鲁洼等处,归新设之昌宁县。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裁第一殖边督办、所属县一级行政区由省府派出的行政督察专员管辖;今保山境先后归滇西道(腾越道)、第一殖边督办、省府派出的行政督察专员管辖。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5月,因腾、龙陷于日寇,腾龙边区行政监督公署自行解散;7月设云南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于保山(办事处先暂设于昆明,后移驻保山)。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10月,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移至腾冲。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改设第十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4县、7设治局。公署设于腾冲(一说为1948年)。
1950年,设保山专区,辖保山县、昌宁县、双江县、镇康县、腾冲县、龙陵县、潞西县、耿马设治局、泸水设治局、瑞丽设治局、陇川设治局、莲山设治局、盈江设治局、梁河设治局等14个县级行政区。
1956年,保山专区撤销,所辖保山县、昌宁县、腾冲县、龙陵县划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原德宏泰族
位置境域
保山市地处云南省西部,位于东经98°25′~100°02′和北纬24°08′~25°51′之间,东与大理白族自治州、临沧市接壤,北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西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毗邻,西北、正南同缅甸交界,国境线长167.78公里。国土面积1.96万平方公里。市政府所在地隆阳区,距省会昆明市498公里,是滇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历代郡、府、司、署所在地。
地形地貌
保山市地处横断山脉滇西纵谷南端,境内地形复杂多样,坝区占8.21%,山区占91.79%。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延伸倾斜,最低海拔535米,最高海拔3780.9米,平均海拔1800米左右。最高点为腾冲县境内的高黎贡山大脑子峰,海拔3780.9米。最低点为龙陵县西南与潞西市交界处的万马河口,海拔535米。在群山之间,镶嵌着大小不一的78个山间盆地,最大的保山坝子,面积149.9平方公里。
水文特点
保山市河流分别属于澜沧江、怒江、伊洛瓦底江三大流域,均为国际河流。伊洛瓦底江流域的大盈江和瑞丽江两大水系干流发源于保山市西北部,澜沧江和怒江干流为过境河流。保山市境内集水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6条,集水面积在100~1000平方公里之间的河流43条,主要支流中右甸河属澜沧江流域,勐波罗河和大勐统河属怒江流域,槟榔江为大盈江上游,龙江(龙川江)为瑞丽江上游,叠水河大盈江左岸支流南底河上游。
气候特征
保山属低纬山地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地处低纬高原,地形地貌复杂,形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气候类型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共7个气候类型。其特点是: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年均气温为14—17°C;降水充沛、干湿分明,分布不均,年降雨量700—2100毫米。
保山是“春城”。保山城依山骑坝,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5.5°C,最冷月平均气温8.2°C,最热月平均气温21°C,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
生物资源
截至2016年,保山已知植物有2200多种,其中高等植物1400多种;有动物兽类51种(属国家保护的21种),鸟类229种。主要自然保护区类别 | 名称 | |
---|---|---|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
云南省级自然保护区 | 腾冲北海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 | 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
矿产资源
截至2016年,保山共发现各类矿产60种,占全省已发现矿产143种的41.96%,探明资源储量列入《云南省矿产资源储量简表》的矿区有28个,其中能源矿产1种、黑色金属2种、金属矿产15种、非金属矿产10种。全市固体矿产保有资源储量居全省前三位的达到9种,分别是第一位的钛铁矿、铌、钽、锆英石、铷、硅灰石、硅藻土;第二位的铍;第三位的锡。主要矿产资源储量情况为:煤3.22亿吨、铁矿石1亿吨、钛铁矿(矿物)584.85万吨、铜金属10.44万吨、铅金属101.42万吨、锌金属192.24万吨、锡金属8.89万吨、金金属116吨、银金属585吨、铌1223吨、钽1335吨、铍9499吨、锆英石(矿物)16.68万吨、铷13096吨、玉石25227吨、硅灰石2460.40万吨、水泥用灰岩9825.10万吨、硅石3416.7万吨、硅藻土45370.61万吨、大理石1154.80万立方米。
土地资源
2017年土地变更调查初步成果显示,全市耕地33.1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7.37%;园地5.99万公顷,占3.14%;林地119.62万公顷,占62.75%;草地12.29万公顷,占6.45%;城镇村及工矿用地5.37万公顷,占2.82%;交通运输用地2.08万公顷,占1.09%;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73万公顷,占1.43%;其他土地9.44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95%。
能源资源
截至2016年,市内怒江、澜沧江两条国际河流穿境而过,全市水能理论蕴藏量1024万千瓦,可开发利用822万千瓦。有地热泉田240多处,热能储量250万千瓦,为全国第二大热气田。
人口
2017年,保山常住总人口261.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68.1万人;城镇人口93.3万人,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35.68%,比上年末提高1.86个百分点。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95‰。年末户籍总人口262.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9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61.6万人;城镇人口101万人,城镇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38.46%,比上年末提高7.54个百分点。
保山市2017年市县区人口主要数据地区 | 出生率 | 死亡率 | 自然增长率 | 常住人口 | 城镇率 |
---|---|---|---|---|---|
保山市 | 13.55 | 7.60 | 5.95 | 2614000 | 35.68 |
隆阳区 | 13.30 | 7.43 | 5.87 | 975698 | 39.60 |
施甸县 | 14.45 | 8.49 | 5.96 | 318406 | 28.50 |
腾冲市 | 13.27 | 7.32 | 5.96 | 669666 | 37.36 |
龙陵县 | 13.80 | 7.60 | 6.20 | 291877 | 26.10 |
昌宁县 | 13.76 | 7.80 | 5.96 | 358353 | 36.05 |
民族
2016年末,保山市少数民族人口29万人,占总人口的11.12%。
民族节日
端阳花街 | 傈僳族刀杆节 | 傣族的“泼水节” |
阿昌族“窝罗节” | 苗族“花山节” | 彝族的“火把节” |
风土人情
保山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汉族、彝族、白族、苗族、傣族、回族、佤族、满族、傈僳族、景颇族、阿昌族、布朗族、德昂族等13种世居民族在这里生生不息。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极为丰富的,具有浓郁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音乐芦笙 | 葫芦丝 | 太平箫 |
小三弦 | 酒醉筒 | 牛头琴 |
拔地鼓 | 土巴垃 | “洞经”音乐 |
擦大钹 | 蹬窝罗 | 水鼓舞 |
打歌 | 八步舞 |
香童戏 | 腾冲扬琴 | 永昌花鼓 |
傣戏 | 滇剧 |
抗战史诗
1942年2月至1945年1月,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前期,在中国西南边地的保山、德宏和怒江、临沧等地,爆发了一场以保卫滇缅国际通道,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为目的的抗日爱国战争,这就是闻名于世的滇西抗战。这场血战,以日本军队对中国西南后方出海通道——缅甸和滇西的进攻为肇端,前后延续约3年时间。
滇西抗战是中国八年抗战中最早向日寇发起的战略性反攻,同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抗日战场从失败走向胜的转折性战役之一。在这场事关中华民族存亡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败大局的战略决战中,中国远征军、美国盟军、爱国华侨和滇西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英勇奋战,以伤亡二十多万军民的代价,最终取得胜利。
翡翠 | 腾药 | 腾宣 |
尼诺茶 | 芒果 | 清凉磨锅茶 |
腾冲农民画 | 腾冲斗笠 | 小粒咖啡 |
藤编 | 蒲缥甜大蒜 | 水籽石榴 |
“云子”茶油 | 棕包米 |
头脑“锅子” | 永昌板鸭施甸三味 | 菜花腌菜伴蜂仔 |
油炸撒撇“五滴水” | “口水羹”施甸豆片 | 春甜黄酒 |
饵丝“透心绿” | 保山大烧 | “大救驾” |
腌菜膏 | 山林素席 | 下村豆粉 |
腾冲果脯 | 坛子鸡 | 干腌菜 |
截至2018年,全市共有国家A级景20个,其中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7个,2A级景区11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3个,省级旅游特色村12个,省级民族特色旅游村13个,市级旅游特色村37个。
全国特色小镇:保山隆阳区潞江镇、腾冲市和顺镇
主要景区等级 | 景区名称 | |
---|---|---|
5A | 腾冲火山热海 | |
4A | 腾冲和顺景区 | |
3A | 保山施甸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 | 保山青华海 |
昌宁右甸河公园 | 松山抗战遗址 | |
保山潞江坝服务区 | 腾冲高山乌龙茶景区 | |
腾冲珍奇古木博览园 | ||
2A | 昌宁鸡飞温泉旅游度假区 | 龙陵邦腊掌温泉旅游度假区 |
腾冲云峰山景区 | 保山龙王塘公园 | |
腾冲叠水河景区 | 施甸石瓢温泉景区 | |
保山太保山森林公园 | 云南公路馆旅游景区 | |
保山北庙湖旅游度假区 | 腾冲高山乌龙茶马站景区 | |
金鸡乡育德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