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是川渝滇黔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南翼中心城市。
泸州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抢抓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重大机遇,加快建设长江上游航运贸易中心和区域医药健康中心,奋力争创全省和成渝地区经济副中心。
泸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E5地名网www.ehome5.net],具有两千多年历史文化;西汉设江阳侯国;梁武帝大同年间建置泸州。拥有泸州老窖酒酿制技艺、古蔺郎酒传统酿造技艺、泸州油纸伞、古蔺花灯等国家级非遗项目。泸州历史源远流长,形成以名酒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历史文化、长江文化为代表的五大特色旅游资源。截至2016年12月,泸州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150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
区划名称 | 泸州市 |
---|---|
行政级别 | 地级市 |
区划代码 | 510500 |
辖区面积 | 12232.34 km² |
人口数量 | 508.54 万人 |
车牌代码 | 川E |
电话区号 | 0830 |
邮政编码 | 646000 |
行政驻地 | 江阳区大山坪街道一环路江阳西路段1号 |
气候条件 |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
地理位置 | 长江上游、四川省东南部、川滇黔渝结合部 |
区划名称 | 区划代码 | 面积 |
江阳区 | 510502 | 649 km² |
纳溪区 | 510503 | 1150.6 km² |
龙马潭区 | 510504 | 332.64 km² |
泸县 | 510521 | 1525 km² |
合江县 | 510522 | 2414 km² |
叙永县 | 510524 | 2977 km² |
古蔺县 | 510525 | 3184 km² |
泸州得名“泸水说”,古称江阳。南朝梁大同年间(535-546年)置泸州,领江阳郡。江阳郡领:江阳县(治今江阳区)、汉安县(治今纳溪区大渡口镇)、绵水县(治今长宁县北)、安乐戍(治今合江县合江镇)。州、郡治今江阳区。
夏、商时属梁州之域。
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秦灭巴、蜀,同年设置巴郡、蜀郡,巴郡辖有江阳地,其后在沱江、长江交会处置江阳县。
西汉景帝六年(前151年)封苏嘉为江阳侯,在长江与沱江交汇处(今泸州市江阳区)设置江阳县。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开发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置犍为郡,领江阳县。东汉献帝建安十八年(213年)置江阳郡。西晋仍置江阳郡。江阳郡属益州,下辖江阳县、符县、江安县。
南朝刘宋、南齐置东江阳郡。南梁大同年间(535-546年),建置泸州。泸州辖一郡即江阳郡,三县即江阳县、江安县、绵水县。
隋大业三年(607年)改泸州为泸川郡,仁寿中升为泸州总管府。改江阳县为泸川县,为泸川郡治。泸川郡辖泸川县、富世县、江安县、合江县、绵水县。
唐武德元年(618年)复置为泸州,三年(620年)置总管府,四年(621年)升为都督府。泸州辖泸川县、富义县、江安县、合江县、绵水县。
北宋,泸州泸川郡置泸川军节度。
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潼川府路迁治泸州。泸州升本路安抚使。
宋末改泸州为江安川,属潼川路。辖泸川县、江安县、合江县、纳溪县。
宋、元之际,蒙古军入蜀,泸州城先后迁治于合江榕山、江安三江碛、合江安乐山,最终筑城于合江神臂崖,坚持抗元35年。
元改江安川为泸州,并废泸川县入泸州,改属四川行省重庆路,辖江安县、合江县、纳溪县。
明洪武六年(1373年)泸州升为直隶州,隶属于四川行中书省,九年(1376年)直隶于四川承宣布政使司。辖江安县、纳溪县、合江县。清雍正五年(1727年),将贵州毕节以北的永宁全境划归四川。清嘉庆七年(1802年)泸州置川南永宁道(1908年改名下川南道)。
民国初改泸州为泸县,属永宁道,为永宁道治,并与江安、纳溪、合江三县脱离。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设置第七行政督察区。
位置境域
泸州位于四川省东南,东与重庆市和贵州省接壤,南与贵州省连界,西与云南省和四川省宜宾市、自贡市相连,北接四川省内江市和重庆市。全市位于四川盆地南缘,永宁河、赤水河,沱江与长江交汇处。地理座标介于北纬27°39′-29°20′,东经105°8′-106°28′。南北长184.84公里,东西宽121.64公里;东到重庆221公里,北到成都268公里。全市辖区面积12232.34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泸州市地表形态面貌的基本轮廓,以高起的低山(海拔500-1000米),中山(海拔1000-1902米)地貌为主,是一典型的山地面积占总幅员面积56.14%的山地市。以中部长江河谷为最低中心,向南北两岸逐渐升高。长江河谷海拔最低203米(合江鹿角乡下关桥村江面),为泸州地区地貌侵蚀基准面与南北岸径流汇聚的中心。北岸最高为万寿山,海拔757.7米;南岸最高为叙永罗汉林木鱼山,海拔1902米。南北岸呈不对称的马鞍形,高差千米以上。另外,南北两岸地貌轮廓之通异,尤在于南靠云贵高原,以低、中山为主,山地紧密,平坦地少;且高度逐级上升达1902米。北岸为四川盆地微缓的倾斜平原,除薄刀岭、古佛山、龙贯山等局部低山外,大部是缓丘、宽谷地貌;且高度递增率小,呈现平畴沃野,田连阡陌地貌景观。
气候
泸州市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南部山区立体气候明显。气温较高,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温、光、水同季,季风气候明显,春秋季暖和,夏季炎热,冬季不太冷。但受四川盆地地形影响,泸州市夏季多雷雨,冬季多为连绵阴雨天气,多轻雾天气, 而全年少有大风,多为0-2米/秒的微风。2016年,泸州市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日照正常略偏多,全年光、温、水充足,属农业气象年景正常偏好年。年内高温、干旱、连阴雨、风雹、雷暴等气象灾害较常年偏轻;强降温过程次数和强度与常年基本持平;暴雨、洪涝发生次数多。
水文
泸州境内大、中、小江河溪流众多,但小溪河源径流短。境内河流同属长江水系,以长江为主干,成树枝状分布,由南向北和由北向南汇入长江。主要河流有长江干流、沱江、赤水河、古蔺河、永宁河、塘河、濑溪河、东门河等。集雨面积5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有61条,其中集雨面积50-100平方千米30条、100-400平方千米20条、400平方千米以上11条。泸州河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控制下季风型河流,即暖季河流,径流靠夏季降水补给,夏季最大,冬季最小。境内河流湖泊众多。属长江水系。
长江分布于市区北部,自西面江安流至纳溪大渡口入境长江由西从纳溪区大渡口镇进入泸州,流经泸州纳溪区、江阳区、龙马潭区、泸县至合江县望龙镇入重庆市,横穿全市133千米,江面宽600-1300米,以长江为主干,由4级支流组成树枝状水系。境内汇入长江主要支流有永宁河、沱江、龙溪河、赤水河。湖泊主要有黄龙湖、玉龙湖、凤凰湖、红龙湖等。水资源总量大,但分布不均,开发较难。
水资源
泸州市水资源总量为66.57亿立方米/年。地下水藏量丰富,达10.65亿立方米/年,以南部叙永、古蔺两县熔岩底中山区最富,长江以南构造裂隙水较丰,长江以北风化带裂隙水贫乏,地下水开采3.25亿立方米/年。境内除沱江外,其余各中、小河流河床较陡,落差集中,加之雨量充沛,多年平均径流总量66.57亿立方米,为修建水电站提供丰富的水能资源。泸州境内水能理论蕴藏量有63万千瓦。赤水河与永宁河流域,占全市水能3/4;赤水河可开发容量,占全市可开发量1/2多。
动物资源
泸州境内有野生动物214种,分属25目65科。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2种:豹(别名金钱豹、豹子、文豹,猫科),合江、叙永、古蔺等地曾有发现。云豹(猫科)古蔺、叙永曾有发现,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28种。境内河流深切,河谷陡峭。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境内,沱江、永宁河、赤水河、濑溪河、龙溪河等交织成网,其间蕴藏着丰厚的鱼类生物资源。辖区天然水域中有各种水生动植物近500种,其中淡水鱼类品种169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有32种,国家级Ⅰ级保护品种有3种:中华鲟、达氏鲟、白鲟。国家级Ⅱ级保护品种有4种,省级重点保护品种有12种。泸州长江段133千米及一级支流沱江、永宁河、赤水河为长江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植物资源
泸州境内有高等植物520科、813属、595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6种,二级保护植物24种。一级保护树种有:水杉,杉科,自1960年引种以来,全市各区县均有栽培。珙桐,珙桐科,在泸州数量少,主要分布在合江县福宝林区,古蔺黄荆林区亦有分布。南方红豆杉,红豆杉科,分布于合江、叙永和古蔺山区。银杏,又称白果、鸭脚,银杏科,泸州各区县均有栽培。台湾苏铁,又称铁树,苏铁科,泸州移植引进作为园林观赏绿化植物。水松杉科,主要分布在合江、古蔺。全市森林面积857万亩,林木总蓄积292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9.7%。珍稀植物珙桐、水杉、桫椤、篦子三尖杉、连香树、香果树等46种。中药材天麻、五倍子、佛手、黄檗、杜仲、安息香等1444种。飘溢“王者香”的佛兰、四季兰(三星蝶、荷瓣、梅兰、梅瓣)、双鼻双舌、多瓣多鼻等兰草为珍稀名品。
矿产资源
泸州地质构造复杂,地层以各种沉积岩为主,因而矿产资源丰富,矿种繁多。已探明矿种有煤、石油、天然气、硫铁矿、铁、铜、金、耐火黏土、溶剂白云岩、水泥用石灰石、高岭土、磷、玻璃用砂、石膏、大理石、方解石等20余种。其中,尤以煤、硫铁矿、天然气储量丰富。境内已探明有大型矿床17处,中型矿床11处,小型矿床24处,矿点44处。金属矿类分4亚类9种。其中黑色金属矿有菱铁矿、赤铁矿、褐铁矿3种。有色金属类有铜、铅、铝土矿3种。贵重金属类有黄金1种。放射性、稀散元素矿产有铀、镓2种。非金属矿类中,化工非金属矿类有硫铁矿、磷块岩、岩盐、长石砂岩、含钾砂岩5种,冶金非金属矿类有耐火黏土、铸型砂岩2种,建材非金属矿亚类有石灰岩、大理岩、白云岩、方解石、石膏、高岭土、膨润土、水泥黏土、石英砂岩、粉石英10种,宝石非金属矿亚类有玛瑙、玉石、白宝石、彩石、空心石5种。能源矿产类中,煤矿亚类有烟煤、无烟煤2种,石油亚类有原油1种,天然气亚类有天然气1种。
截至2019年底,泸州市公安户籍登记总户数157.59万户,户籍总人口508.54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98.33万人,城镇人口210.20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1.33%。市辖区户籍人口152.3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8.79万人,乡村人口33.57万人。常住人口432.94万人,其中乡村常住人口207.84万人,城镇常住人口225.1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2.00%,比2018年提高1.54个百分点。市辖区常住人口150.0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3.17万人,乡村人口36.87万人。2019年,泸州市迁入人口2.14万人,迁出人口3.37万人。泸州市共有48个少数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人口13.1万人。全市有2个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8个民族乡、342个民族村寨。
饮食文化
泸菜,是现代川菜三大主流地方风味流派分支菜系。2018年6月,泸州市发布豆瓣坨鱼、干烧鲤鱼、泸州泡海椒、泸州泡姜4道《泸菜》地方标准,标志着泸州市《泸菜》有了自己的标准。
红色文化
泸州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朱德、刘伯承、吴玉章、恽代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泸州从事过伟大革命实践,留下了许多革命史实、传说和文物古迹,如护国讨袁战争遗址——棉花坡古战场遗址及指挥部、护国岩摩崖石刻、况场朱德旧居、东华诗社旧址——朱家山、川南师范学堂、龙透关、太平渡口、二郎渡口等文物点。据“三普”成果显示,泸州市革命遗迹遗址多达1200余处,仅四渡赤水期间,红军辗转往返于古蔺、叙永76个场镇,留下丰富革命遗存。从地面文物统计看,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处、省级1处、市级1处。有“况场朱德旧居陈列馆”、“泸州起义陈列馆”、“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等3座红色主题陈列馆。
非遗
2006年6月,泸州老窖酒酿制技艺、泸州雨坛彩龙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古蔺郎酒传统酿造技艺、分水油纸伞制作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12月3日,古蔺花灯和合江县的先市酱油酿造技艺正式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截至2016年12月,泸州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150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6项,在全省各市(州)中名列前茅,位居川南第一。
四川火锅
四川火锅,以麻,辣,鲜,香著称,是四川的美食代表。据传,四川火锅发源地是泸州的小米滩(今龙马潭区罗汉街道高坝附近)。
古蔺麻辣鸡
古蔺麻辣鸡是泸州市古蔺县的一种特色食品,是一种卤制小吃,以鲜、香、麻、辣、著称。古蔺麻辣鸡曾于2014年5月在央视《舌尖上的中国2》中亮相。
泸州代表性美食、特产真龙柚 | 泸州老窖 | 郎酒 | 泸州花酒 |
两河桃片 | 泸州肥儿粉 | 纳溪特早茶 | 分水油纸伞 |
先市酱油 | 护国陈醋 | 泸州桂圆 | 银针米 |
合江荔枝 | 泸州白糕 | 猪儿耙 | 泸州黄粑 |
泸州凉糕 | 古蔺麻辣鸡 | 殷家坡醪糟 | 泸州红伞 |
纳溪泡糖 | 白果鸡 | 观音月母鸡汤 | 泸州烤鱼 |
泸州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深厚,民族风情浓郁,旅游资源富集,形成以名酒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历史文化、长江文化为代表的五大特色旅游资源。截至2016年底,区域内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叙永县画稿溪自然保护区、长江合江—雷波段珍惜鱼类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合江县佛宝森林公园;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3个:泸州市泸顺起义旧址、古蔺县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叙永县鸡鸣三省石厢子会议旧址;省级旅游度假区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8个,国家A级景区28个(其中,AAAA级9个、AAA级8个、AAA级11个),2016年新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3(云溪温泉、龙桥文化生态园、尧坝古镇)、AAA级景区4个、AA级景区3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点5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区2个,省级旅游示范乡镇15个,省级旅游示范村29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品牌9个。2017年,泸州市新创建4A级景区2个、 2A级景区5个,年末全市共有A级景区34个,其中4A级景区11个、3A级景区9个、2A级景区14个。
截至2016年年底,泸州市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共16处,分别是:明代泸州大曲老窖池、明代泸县龙脑桥、宋代泸县宋墓、清代叙永春秋祠、清代况场朱德故居、泸州老窖窖池群及酿酒作坊(江阳区、龙马潭区)、南宋报恩塔(江阳区)、玉蟾山摩崖造像(泸县)、泸县龙桥群、罗盘嘴墓群(泸县)、泸县屈氏庄园、神臂城遗址(合江)、合江崖墓群、尧坝镇古建筑群(合江)、清凉洞摩崖造像(叙永)、古蔺县红军四渡赤水战役遗址、茶马古道(泸州段)。泸州市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总共归类为16处,数量上居全省第二位。
主要景点
泸州市代表性景点
景点 |
备注 |
景点 |
备注 |
---|---|---|---|
泸州老窖景区 |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 黄荆老林景区 |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
太平古镇 |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 天仙硐风景区 |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
张坝桂圆林 |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 龙桥文化生态园 |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
花田酒地 |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 大黑洞景区 |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
凤凰湖湿地公园 |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国家湿地公园 |
云溪温泉旅游景区 |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
尧坝古镇 |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 方山景区 |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
洞窝峡谷风景区 |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 佛宝景区 |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
玉蟾山景区 |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 董允坝旅游景区 |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
普照山 | 国家AA级旅游景区 | 泸州老窖大曲池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况场朱德旧居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龙脑桥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泸县龙桥群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尧坝镇古建筑群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玉蟾山摩崖造像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清凉洞摩崖造像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泸县宋墓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春秋祠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报恩塔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屈氏庄园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合江崖墓群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罗盘嘴崖墓群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古蔺红军四渡赤水战役遗址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神臂城遗址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茶马古道-沙湾驿道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泸州油纸伞 |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
泸县雨坛彩龙 |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 郎酒传统酿造技艺 |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
泸州老窖酒传统酿造技艺 |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 福宝古镇 | 国家历史文化名镇 |
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 | 红色旅游景点 | 佛宝国家森林公园 | 国家森林公园 |
画稿溪 |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法王寺 |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地宝洞 |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天宝洞 | 四川省自然与文化遗产 | 乐道古镇 | 四川十大最具保护价值村落之一 |
玉龙湖风景区 | 省级风景名胜区 | 海潮湖 | 江河型风景旅游区 |
黄龙湖 | 江河型风景旅游区 | 护国战争纪念馆 | |
大旺竹海 | 中国森林养生基地 | 滨江路 | |
龙马潭风景区 | 东岩公园 | 泸州八景之一 | |
丹山风景区 | 钟鼓楼 | ||
华阳西岸阳光 | 新农村旅游度假区 | 泸州欢乐派海滩公园 | 城市主题乐园 |
泸州酒城乐园 | 城市主题乐园 | 江阳公园 | 城市主题公园 |
忠山公园 | 忠义主题公园 | 奢香公园 | 城市主题公园 |
张坝发现王国 | 城市主题乐园 | 泸州欢乐海底世界 | |
杨桥风景区 | 泸州市博物馆 | ||
泸州石刻艺术博物馆 | 泸州植物园 | ||
龙透关 |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护国公园 | |
甜蜜公园 | 玉兰山风景区 | ||
八节洞 | 泸州城市规划展览馆 | ||
百子图 |
文化古迹
报恩塔
位于泸州市区。建于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明弘治年(1488年-1505年)、清光绪十四年(1884年)及1983年1985年均有维修,迄今保存完好。
龙脑桥
位于泸县大田乡九溪河上。建于明代洪武年间,长54米,宽1.9米,高5米。是全国罕见的明代大型石雕桥, 14座桥墩中间的8个上,分别雕刻有龙、象狮、麒麟,其艺术精湛,刀法刚毅,形象生动别致。
百子图
位于泸州城西北角。原名真如寺。初建于宋清康熙七年(1668年)重修,乾隆五年(1788年)培修。因寺壁塑有“世俗百子图”石刻,被称为“百子图”。
龙透关
位于市区西郊。始建于蜀汉。全长7华里。北临沱江,南抵长江,犹如巨龙穿透两江而得名。民国十五年(1926年)12月1日,刘伯承等领导的泸州起义爆发,10万反动军队围剿革命军,龙透关前展开殊死决战。
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口
红军一方面军长征时四渡赤水河遗址,均在古蔺县境,有太平渡陈列馆和纪念碑。
朱家山石园
朱家山石园由外花园和朱德旧居以及石园三部分组成。分别为现代、清末和民国初年建筑。朱德驻泸时,组建“东华诗社”,常在此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