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区隶属于重庆市,位于重庆市南部,地处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结合部。綦江区东连南川区,南接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桐梓县,西临江津区,北靠巴南区[E5地名网www.ehome5.net],幅员面积2747.8平方公里。至2017年,綦江区常住人口为82.55万人;辖7个街道、24个镇(截至2019年底),共365个行政村、90个社区。其中万东镇、南桐镇、青年镇、关坝镇、丛林镇、金桥镇、石林镇、黑山镇8个镇,万盛、东林2个街道由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管辖。
区划名称 | 綦江区 |
---|---|
行政级别 | 市辖区 |
区划代码 | 500110 |
辖区面积 | 2747 km² |
人口数量 | 93.01 万人 |
车牌代码 | 渝A、渝B、渝D |
电话区号 | 023 |
邮政编码 | 401420 |
行政驻地 | 古南街道 |
气候条件 |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
地理位置 | 重庆市南部 |
区划名称 | 区划代码 | 面积 |
古南街道 | 500110001 | |
文龙街道 | 500110002 | |
三江街道 | 500110003 | |
万盛街道 | 500110004 | |
东林街道 | 500110005 | |
新盛街道 | 500110006 | |
通惠街道 | 500110007 | |
万东镇 | 500110100 | |
南桐镇 | 500110101 | |
青年镇 | 500110102 | |
关坝镇 | 500110103 | |
丛林镇 | 500110104 | |
石林镇 | 500110105 | |
金桥镇 | 500110106 | |
黑山镇 | 500110107 | |
石角镇 | 500110108 | |
东溪镇 | 500110109 | |
赶水镇 | 500110110 | |
打通镇 | 500110111 | |
石壕镇 | 500110112 | |
永新镇 | 500110113 | |
三角镇 | 500110114 | |
隆盛镇 | 500110115 | |
郭扶镇 | 500110116 | |
篆塘镇 | 500110117 | |
丁山镇 | 500110118 | |
安稳镇 | 500110119 | |
扶欢镇 | 500110120 | |
永城镇 | 500110121 | |
中峰镇 | 500110123 | |
横山镇 | 500110124 |
秦、汉为巴郡江州县地。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为牂牁郡母敛县属地。西魏、北周属江阳县地。隋朝,为江津县地。
唐武德二年(619年),分江津县地置南州,并置隆阳、扶化、隆巫、丹溪、零水诸县。武德三年(620年),改名僰州。武德四年(621年),复名僰州。贞观五年(632年),置三溪县,隶属于南州。贞观七年(634年),置岚山、当山、归德、汶溪四县,隶属于南州。贞观八年(635年),岚山、当山、归德、汶溪四县并入南州。贞观十一年(638年),扶化、隆巫、零水三县并入南州。贞观十六年(643年)撤销丹溪县,置溱州溱溪郡,治地在荣懿县,管辖扶观、乐安。咸亨初年(670年),撤销三溪县。先天元年(712年),改隆阳县为南川县。天宝初年(742年),改南州为南川郡。乾元初年(758年),复名为南州,隶属于江南道黔州都督府(今彭水县)。
宋庆历八年(1048年),隶属于渝州。皇佑五年(1053年),撤销南州为南川县。熙宁七年(1074年),南川县并入南平军,隶属于夔州路。元丰初年(1078年),复置南川县。元朝,置南坪綦江长官司,属播州宣慰司。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设綦江县。
明清时期,綦江县仍置,均属重庆府。
民国初期,綦江县先后隶属重庆蜀军政府、重庆镇抚府和川东道(后改为东川道);民国16年(1927年),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军的防地;民国24年(1935年),川政统一后,綦江县属四川省第三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綦江县先属川东行政区璧山专区;1951年,璧山专区改为江津专区,綦江县仍属江津专区;1953年,撤销行政区,恢复四川省建置后,綦江县仍属江津专区。
1956年,綦江县2个村划归贵州省鳛水县。1958年11月,綦江县划归重庆市管辖。
1979年,綦江县5个乡生产队划归贵州省习水县,习水县3个生产队划归綦江县。
2011年10月22日,《国务院关于同意重庆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1]129号):一、撤销重庆市双桥区、大足县,设立重庆市大足区。以原双桥区、大足县的行政区域为新设的重庆市大足区的行政区域。大足区人民政府驻棠香街道二环北路中段1号。二、撤销重庆市万盛区、綦江县,设立重庆市綦江区。以原万盛区、綦江县的行政区域为新设的重庆市綦江区的行政区域。綦江区人民政府驻古南街道中山路1号。
2011年12月26日,重庆市綦江区、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挂牌成立。
位置境域
綦江区位于北纬28°27′-29°11′,东经106°23′-107°03′之间,在重庆市南部,东邻南川区,南接贵州省习水、桐梓两县,西连江津区,北靠巴南区。区境东西宽71公里,南北长82公里,幅员面积2747.8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綦江区地处四川盆地东南边缘,介于华蓥山帚状山脉向南倾没、大娄山脉向北延伸之间,属喀斯特地貌。地貌特点是:南西高、北东低,边缘高、腹地低,以山地为主,遭河流切割,沟深岩多,地形破碎,多孤立山体,少完整山脉,地势高差大。区境主要有中山、低山、深丘、浅丘和槽谷五大类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山地占綦江区总面积约70%,丘陵约占30%。綦江区境内最高海拔1973米,为黑山镇狮子槽东侧山峰;最低海拔188米,为永新镇升平木瓜溪口。綦江城区海拔254.8米。
河流水系
綦江河为綦江区境内第一大河流,为长江一级支流,多年平均流量83.9立方米/秒。綦江河有大小支流30多条,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洋渡河、藻渡河、扶欢河、郭扶河、蒲河、三角河和清溪河。
气候特征
綦江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具有副热带东亚季风特点。气候表现为冬暖、春早、夏热、秋阴,云多日照少,雨量充沛,温、光、水地域差异大。年平均气温18.8℃,平均降水量1070毫米,年均无霜期344天。
矿产资源
綦江区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硫铁矿、石灰岩、白云岩、铜、硫磺、石英、矾、天然气、页岩等,其中煤矿地质储量20亿吨以上,可开采量约14亿吨,是重庆市主要的煤炭能源基地。
生物资源
綦江区植物种类有2000多种,其中,珍贵林木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二级保护植物润楠、银杏、楠木等。植物中有各种速生乔、灌树种、乡土树种以及经济树种共40余个品种。主要有马尾松、华山松、杉木、柳杉、柏木、侧柏、楠木、香樟、白扬、梧桐、板粟、泡桐、皂角、洋槐、黄角、女贞、麻栎、合欢、马桑、黄荆、白栎、映山红、枫香、千丈、油橄榄、蜡树、枣树、漆树、棕榈、油茶、油桐、核桃、柿子、水竹、慈竹、和葛藤、葡萄、野棉花、丝茅、蒲公英、夏枯草、柴胡、地瓜等几十种草本植物。天然植被以松、杉为主,占用材林面积70%以上,主要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上的中低山地带。
綦江区动物有200多种,其中,兽类20多种、鸟类40余种、蛇虫类50多种、水生动物及鱼类70多种。重点保护动物有黑叶猴、云豹、林麝、猕猴、穿山甲、豺、青鼹、大灵猫、小灵猫、金猫、斑羚、黑耳茑、苍鹰、雀鹰、普通鵟、红隼、红腹锦鸡、领角鸮、雕鸮、斑头鸺鶹、鹰鴞等。
水能资源
綦江区水能资源总量为11.6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0.89亿立方米,利用过境水0.74亿立方米。
人口
至2017年末,綦江区户籍总户数367359户,减少3658户;户籍人口933435人,减少4878人,其中城镇人口426753人,乡村人口506682人,总人口中18岁以下的156186人,18至35岁的206771人,35至60岁的362121人,60岁以上的208357人,100岁以上的100人。年末常住人口82.55万人,增加1.0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4.95万人,增加2.0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4.45%,同比提高1.82个百分点。当年迁入人口35491人,其中省内迁入33954人,迁出人口39589人,其中迁往省内37665人。全年出生人口10947人,死亡人口11904人。出生政策符合率98.32%,出生缺陷一级预防覆盖率100%,出生人口性别比102.1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1‰。
民族
綦江区是重庆市杂散居少数民族分布重点地区之一。至2011年底,綦江区有苗、彝、回、满、壮、白、藏、侗、傣、蒙古、纳西、土家、布依、高山、仡佬等35个少数民族,总人口8800余人。苗族、彝族为世居民族,人口近6000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68%。
重庆綦江国家地质公园
重庆綦江国家地质公园位于綦江区北部,由木化石、老瀛山、古剑山三个景区组成,总面积为108平方公里。2009年,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国家地质公园。
丁山湖
丁山湖位于綦江区丁山镇,是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的高山湖泊型风景旅游区。主要景点有金山寺、白鹤林、渝贵界碑等。
东溪古镇
东溪古镇位于綦江区南部,原名万寿场,始建于唐代。2005年,东溪古镇被命名为重庆历史文化名镇。
古剑山景区
古剑山景区位于重庆市綦江区西部,距离綦江10公里,位于重庆主城区50分钟,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重庆市首批十大市级旅游度假区、重庆十大最美森林氧吧和重庆“新巴渝十二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