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是贵州省地级市。六盘水市地处贵州西部乌蒙山区,年平均气温15℃,夏季平均气温19.7℃,冬季平均气温3℃。气候凉爽、舒适、滋润、清新,紫外线辐射适中,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凉都”称号,是全国唯一以气候特征命名的城市。六盘水春秋时期为牂牁国属地;战国时期,市境内为夜郎国属地,由于金属工具的使用,已进入了农耕时代,并反映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征;秦统一中国后[E5地名网www.ehome5.net],为巴郡汉阳县属地。
六盘水地处滇、黔两省结合部,长江、珠江上游分水岭,南盘江、北盘江流域两岸,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交通四通八达,是西南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和物流集散中心之一。截止2020年5月,全市国土面积9914平方千米,辖六枝特区、盘州市、水城区、钟山区4个县级行政区和5个省级经济开发区,87个乡镇(街道)。 2019年全市年末常住人口295.0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2万人。
六盘水是国家西电东送的主要城市,西南乃至华南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煤炭、电力、冶金、建材、核桃乳、洋芋片、富硒茶、山城啤酒、矿泉水、生物制药构成了市内的重要经济发展。特产有风猪、猕猴桃、杜仲、天麻、核桃。
区划名称 | 六盘水市 |
---|---|
行政级别 | 地级市 |
区划代码 | 520200 |
辖区面积 | 9914 km² |
人口数量 | 295.05 万人 |
车牌代码 | 贵B |
电话区号 | 0858 |
邮政编码 | 553000 |
行政驻地 | 钟山区 |
气候条件 |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
地理位置 | 贵州省西部乌蒙山区 |
春秋时期,为牂牁国地。
战国时期,为夜郎国地。
秦统一中国后,属马郡汉阳县地。
汉代,分属牂牁郡夜郎县、宛温县、平夷县、犍为郡汉阳县、鄢县。
三国时,分属“南中”的牂牁郡平夷县、兴古郡宛温县,魏仍分属平夷县、宛温县;晋为平夷县、宛温县地;隋为爨氏所有,未入职方。
唐代,隶汤望州、盘州。
宋代,为罗殿国、罗氏鬼国、于矢部地。
元代,分属普安路、普定路、八番顺元宣慰司。
明代,分属普安府(州、卫)、西堡长官司、贵州(水西)宣慰司。
清代,置水城厅、普安州(厅)、郎岱厅。
民国时期,置水城县、盘县、郎岱县。
解放初期,建制未变。
1964年,根据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精神,国家计委和煤炭工业部经过调查对比,决定在贵州西部煤藏丰富的六枝、盘县、水城三县境内建立煤炭基地,六盘水这个组合性的专名由此而得。接着六枝、盘县、水城三个矿区(后改特区)作为煤炭基地相继成立。
1966年,中央批准成立六盘水地区工业建设指挥部。
1967年10月,六盘水地区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成立,六盘水开始成为一个政区,下辖三个特区。
1970年12月分隶安顺地区、兴义地区、毕节地区的郎岱县、盘县、水城县分别与六枝、盘县、水城三个特区合并,合并后仍称特区,隶属六盘水地区。
1978年12月,地区改为省辖市,市革命委员会驻水城特区。
1987年12月,国务院批准撤消水城特区,分设钟山区、水城县。市人民政府驻钟山区。
1999年2月,国务院批准撤消盘县特区,设立盘县,以原盘县特区行政区域为盘县行政区域。县人民政府驻红果镇。至此,六盘水市辖一特区两县一区,为六枝特区、盘县、水城县、钟山区。
2017年11月9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签发《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钟山区凤凰街道石龙村、石桥社区、双龙社区划归水城县双水街道管辖的批复》(黔府函〔2017〕222号),批复:同意将钟山区凤凰街道石龙村、石桥社区、双龙社区划归水城县双水街道管辖。
2020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撤销水城县,设立六盘水市水城区,以原水城县的行政区域(不含保华镇、木果镇、南开苗族彝族乡、金盆苗族彝族乡、青林苗族彝族乡)为水城区行政区域,水城区人民政府驻双水街道双水大道1号。
位置境域
六盘水位于贵州省西部、云贵高原一、二级台地斜坡上,地跨北纬25°19’44"至26°55’33"、东经104°18’20"至105°42’50",处于滇、黔两省,与昆明、成都、重庆、贵阳、南宁五个省会城市的距离约为300-500公里。总面积9965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5.63%。市境东邻安顺市,南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西接云南省曲靖市,北毗毕节市。
地质
土壤类型主要有黄壤土类、山地黄棕壤土类、山地灌木丛草甸土类、石灰土土类、紫色土土类、水稻土土类、潮土土类、沼泽土土类8种,分为24个亚类,74个土属,141个土种。土壤面积933.0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2.74%。黄壤是境内地带性土类,面积422.32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50.62%。市境大地构造属扬子准地台上扬子台褶带。位于扬子准地台(I级构造)上扬子台褶带(II级构造)的威宁至水城迭陷断褶束、黔西南迭陷褶断束以及黔中早古拱褶断束和黔南古陷褶断束的极西边缘。
地形地貌
市境大地构造属扬子准地台上扬子台褶带。位于扬子准地台 (1级构造)上扬子台褶带(II级构造)的威宁至水城迭陷褶断束、黔西南迭陷褶断束以及黔中早古拱褶断束和黔南古陷褶断束的极西边缘。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部因北盘江的强烈切割侵蚀,起伏剧烈。一般地区海拔在1400至1900米之间。境内地面最高点在钟山区大湾镇韭菜坪,海拔2900.3米,也是贵州省海拔最高点;最低点在六枝特区毛口乡北盘江河谷,海拔586米。相对高差2314.3米。地貌景观以山地、丘陵为主,还有盆地、山原、高原、台地等地貌类型。
气候
市境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受低纬度高海拔的影响,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年均温13至14℃,1月均温3至6.3℃,7月均温19.8至22℃。年降水量1200至1500毫米。无霜期200至300天。由于地形起伏较大,局部地区气候差异明显。全市总水量约142.1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体平均年流量64亿立方米,地下水体年平均流量52.68亿立方米表水体(不计界河水)25.5亿立方米。
表:市中心区分月多年平均气象要素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
月平均气温 | 3.1 | 4.8 | 9.4 | 13.6 | 16.5 | 18.3 | 19.8 | 19.2 | 16.6 | 13.0 | 8.8 | 4.9 |
月平均最高气温 | 7.4 | 9.2 | 15.1 | 19.4 | 21.5 | 22.6 | 24.4 | 24.3 | 21.3 | 17.2 | 13.1 | 9.5 |
月平均最低气温 | 0.3 | 1.6 | 5.3 | 9.4 | 12.8 | 15.1 | 16.6 | 15.7 | 13.5 | 10.2 | 5.8 | 1.8 |
月平均日照时数 | 85.0 | 89.3 | 142.5 | 157.5 | 143.9 | 117.6 | 162.0 | 168.4 | 122.2 | 94.5 | 94.3 | 95.1 |
) |
水文
六盘水市地处长江、珠江流域分水岭地带,大致以滇黔铁路为分水岭线,以北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以南属珠江水系。乌江水系在市境以三岔河为干流,地处北部地区,包括水城县、六枝特区及钟山区的部分地区。珠江水系以北盘江为干流,自西向东贯穿市腹部,南盘江支流分布在南部边缘。
全市长10公里以上或集水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71条,其中乌江水系14条,珠江水系57条。按流域面积划分:10~50平方公里的河流24条,51~100平方公里的19条,101~500平方公里的19条,501~1000平方公里的3条,1001平方公里以上的6条。河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167公里。境内河流除几条干流外,多属雨源性河流,源匮流短,枯水季节常出现断流。
矿产资源
六盘水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矿种有煤、铁、铅、锌、铜、锑、镍、铀、钻、银、硫铁矿、硅砂、石灰石、白云石、大理石、萤石、方解石、冰洲石、重晶石、海泡石(石棉)、锗、镉、镓、铟、铱、镧、砷、水晶、油页石、石膏、水泥配料黏土等30余种。已探明储量的有煤、铁、铅、锌、铀、镍、银、锗、镉、镓、铟、硫铁矿、石灰石、白云石、萤石、石膏等,其中以煤、铁、铅、锌储量为多。煤储量居全省之首。六盘水煤田可靠储量711亿吨(2000米以内),探明储量164亿吨(普、详、精查),垂深1000米以内可靠储量413亿吨,煤种齐全,煤质优良,埋藏浅。市境因此素有“西南煤海”、“江南煤都”之誉。
水资源
六盘水境内水资源主要源于天然降水。1999年全市地表水资源量81.4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2.61亿立方米,重复主算量22.61亿立方米,总水资源量81.49亿立方米。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补给,转化频繁。地下水循环交替强烈,化学类型简单,以低矿化度重碳酸盐类淡水为主,除局部轻度污染外,大部分地区水质良好,适合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过境客水主要为北盘江及三岔河干流客水。北盘江多年平均入境径流总量23.5亿立方米,三岔河多年平均入境径流总量13亿立方米,总量36.5亿立方米。由于河流切割深,农田灌溉难于利用。全市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16.65万千瓦,平均每平力公里土地拥有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17.66千瓦。可开发水力资源70.68万千瓦,占理论蕴藏量的59.84%。
植物资源
六盘水市内野生植物种类繁多,按用途分为牧草类、药用类、果类及其他类4个类型。牧草类植物有40科192属514个种。药用植物略计700余种,主要品种195种。野生果类有刺梨、猕猴桃、棠梨、山楂、樱桃、葡萄、批把、杨梅、草莓等。其他有用野生植物有毛栗、毛脉山栎、青冈子、蕨类、火棘、野生茶树、苦酊茶、八角、花椒、棕榈等。市境乔木树种及竹种223个,分属62种、140属。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树种水杉、秃松,二级保护树种伞花木、香果树、银杏、杜仲、十齿花、光叶珙桐、鹅掌楸、红豆杉、野茶树,三级保护树种银雀(瘿椒树)、黄杉、西康玉兰、三尖杉、檫木、厚朴、清香木、木荷等;有省、市珍稀树种木棉、紫树、复叶栾树、黄连木、香楠、毛黑壳楠、山桐子、黄牛奶树、火绳树、贵州紫薇、红花油茶、灯台树等。具观赏价值的树种有滇杨、杜鹃、大官杨、沙兰杨、水杉、垂柳、法桐、女贞、枫杨、冬青、雪松、玉兰、木槿、龙柏、凤尾柏、木芙蓉、郁李、桂花、夹竹桃、山茶、罗汉松等。粮食作物有玉米、稻、马铃薯、麦、大豆、荞等。玉米产量居全市大田作物之首,队以稻产为大宗。经济作物有油菜、烟草、花生、茶、麻类、棉、糖料、蚕桑、芝麻及其他油料作物。所产水果分属12科22属计30余种。
动物资源
六盘水市的动物。鱼类有35个品种,分属4目8科。其中本地鱼21个品种,分属4目7科;省外和国外引进品种14个,分属3科。两栖类动物共18种,分属有尾和无尾2目7科。其中大鲵(娃娃鱼)属国家三级保护动物;贵州疣螈、蓝尾蝾螈为稀有品种。爬行类动物分属龟鳖目、蜥蜴目、蛇目,有8科33种。野生鸟类品种繁多,数量不明,常见50余种,分属13目21科。稀有珍禽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鹳、白冠长尾雉;二级保护动物白腹锦鸡;三级保护动物鸢、苍鹰、鹊鹞等。哺乳类野生动物有52种,分属8目23科。其中珍稀种类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华南虎(野生华南虎现已绝迹)、黑叶猴、金钱豹(市内未发现)、云豹、斑羚、苏门羚;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穿山甲、林麝;国家三级保护动物西南黑熊、大灵猫、小灵猫、豹猫。
人口
2016年,六盘水年末常住总人口290.6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13.14‰,比上年上升0.75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6.13‰,比上年上升0.56个千分点。
民族
2016年,六盘水少数民族人口89.27万人。全市共有少数民族44个。1万人以上世居少数民族有彝族、苗族、布依族、白族、回族、仡佬族、水族、7个民族。
民族风俗
折溪傩戏
农历正月初三至三月初三,六枝折溪乡的彝族同胞在村里演出傩戏,以祭神驱鬼。集神、鬼、人于一体的傩面具扮相生动,人物性格突出。每逢演出,观者踊跃,热闹异常。
采花洞
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滑石板村和邻村邻县数千苗族同胞聚集于村东侧的一个洞前,唱情歌,吹芦笙、直箫,边吹边歌,人头涌动。不少男女青年以这种方式谈情说爱,寻求对象,故名“采花洞”。
跳花节
农历二月十五水城区南开乡三口塘每年都要举行当地苗族(小花苗)同胞最喜庆的传统节日——“跳花坡”。届时成千上万苗族同胞聚集在此,身着盛装,载歌载舞,欢庆自己的节日。这是贵州省规模最大的民族节日之一。
彝族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玉舍乡海坪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都要举行盛大的彝族“火把节”。所有活动均在篝火旁、月色中举行,所以又称为“晒月亮”。
长角苗
在六枝特区和织金县交界的崇山峻岭中,居住着一支奇特的苗族支系——长角苗族。他们常年隐居于海拔2000米左右的深山中,过着神秘而古老的部落生活,与外界绝少联系,至2014年仍相当完整地保存和延续着一种以长角头饰为象征的苗族文化传统。其独特之处在于,妇女头顶上戴有形似长角的大木梳,两角高于头顶两侧,角上绕有3-4公斤重的毛发。
民间音乐
歌谣曲调
市境内的民族民间歌谣曲调抒情优美,感情朴实。有热情真挚、含蓄细腻的山歌情歌,如:仡佬族山歌、彝族山歌、苗族山歌、布依族山歌、水族山歌、汉族山歌等;有伴随红白喜事叙述民间习俗的酒令坐歌;有叙说传说历史的古歌以及轻松愉快的民间小调等。还有一些联曲体的民歌小调,如“宝玉哭灵歌”、“梁祝”等已呈现出戏剧曲调的雏形。
器乐及器乐曲调
六盘水各民族中,民间器乐主要有芦笙、唢呐、大筒箫、直箫、三眼箫、四眼箫、月琴、筒筒(二胡)、道琴、口弦、泡木筒、木叶、海螺、改装口琴等吹拉弹拨乐器,以及铜鼓、大鼓、花鼓、皮鼓、大钹、铙钹、大锣、锣、马锣、包包锣、铛铛、磐、铃、木鱼、师刀等打击摇摆乐器。各种器乐均有不同的组合谱子,在不同的场合演奏,较有特色和流行较广的有芦笙曲、唢呐谱、箫筒调、铜鼓谱等。
民间舞蹈
六盘水民间舞蹈分布较广,并且种类繁多,样式不同、风格迥异。从舞蹈的作用和目的上分,大多为生活舞蹈,它是各居住民族为生活需要而进行的舞蹈活动,通常包括习俗舞蹈、宗教祭祀舞蹈、社交舞蹈、自娱舞蹈、体育舞蹈等。
习俗舞蹈
较有代表的有苗族的芦笙舞,彝族的唢呐花鼓舞、火把舞,布依族的铜鼓舞、撒麻舞、插秧舞等,以及世居民族间互有的酒令舞、盘歌舞、酒礼舞、板凳舞等和汉族的金钱棍舞、火龙舞、狮子舞、划旱船、花灯舞、扮象舞等等。
宗教、祭祀舞蹈
是一种礼仪性的舞蹈形式。较有代表的有苗族的芦笙祭祀舞,彝族的唢呐花鼓舞、跳脚舞、海马舞、毕摩舞、板凳龙舞,仡佬族的祭祀舞,汉族的皮鼓舞、转场舞、师刀舞以及庆坛神社巫傩戏班表演的各类地(傩)戏舞、傩面舞、神舞、弥拉舞、端公舞、道师舞、师娘舞等。
社交舞蹈
市境较有代表性的社交舞蹈有彝族的搭体舞、铃铛舞,苗族的芦笙集体舞、布依族的竹筒舞等。
自娱舞蹈
市内较有代表性的自娱舞蹈有在各大工矿企业、厂区和城镇居民中跳的秧歌舞、交谊舞、威风锣鼓舞以及各类改编的集体舞、游行队列舞等。
体育舞蹈
六枝新窑一带“四印苗”支系民族跳的花棍舞,观赏性极强,为该市民间体育舞蹈的代表。
民间戏曲
六盘水境内流传的民间戏剧、曲艺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地方长期流传的特有形式,如六枝特区境内的地戏,水城县、盘县境内的傩戏(端公戏),水城县彝族中盛行的盘歌说唱表演以及全市范围内均有流传的花灯等。另一类是外地传入的剧目曲种,如传入较早的文琴坐唱、唱道情、打道筒等,在六盘水已有较长的历史。
文化遗产
六盘水市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地区,少数民族众多,其中彝族、苗族、布依族、白族、回族、仡佬族六个民族为六盘水市的世居民族。在长远的历史长河中,他们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创造和传承着优秀的非物质文化,这些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截止2010年,该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中共搜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1200多条,已有六枝梭戛箐苗彩色服饰艺术、盘县布依族盘歌、水城苗族芦笙舞(箐鸡舞)、盘县淤泥彝族山歌等4个项目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盘县“老厂土法造纸”等24个项目列入省级名录,同时,该市公布了三批市级代表作名录73项和两批县级代表作名录101项。
文物单位
截至2009年,六盘水市共发现各类文物183处,其中旧石器遗址在数量上(7处)和考古学价值上都居全省首位,在国际上也有很高的知名度。如盘县大洞古人类遗址被评为199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旧石器遗址之一。明代建筑保存数量亦较多,列贵州省前茅。在明代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盘县普安州文庙一期维修工程已告竣工,该建筑完整保留了宋代“柱升起”工艺和承重斗拱的建筑风格。清代建筑既保留了中原传统,又创造性地吸收了地方民族文化,颇具特色,如盘县谢家祠堂六角亭、水城老城杨氏民居等。石刻年代较省内其他地区较早,其中六枝栏龙彝文石刻最为珍贵。盘县碧云洞摩崖石刻有24块之多,年代自明代中叶至清代晚期,这在贵州省是首屈一指的。市境内少数民族的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内涵丰富,面貌独树一帜,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民族学价值。从依法保护文化遗产的角度出发,六盘水市各类文物中被国务院和省、市、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58处。拟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7处,拟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4处。建有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六枝梭嘎生态博物馆。
六盘水饮食文化具有地域性强、品类多样、文化内涵丰富、烹饪技艺灵活、肴馔制作独特、区域风格历史传承性和多元复合性等特点。主要名优小吃有:水城烙锅、水城羊肉粉、蒸蒸糕、郎岱酱、荷叶糯米鸡等等。
旅游概况
六盘水最高海拔2845.7米,最低海拔586米,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这里拥有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玉舍国家森林公园、滑雪场、野玉海、野钟黑叶猴自然保护区、盘县大洞古人类遗址、红二六军团盘县会议会址、盘县新民鱼龙化石群和妥乐古银杏、大洞竹海、坡上草原、阿勒河等众多风景名胜区、自然人文景观。“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面积380余平方公里,园内有世界“最大的天坑”;有世界上“最深的竖井”;有世界上“最高的公路天生桥”;有北盘江大峡谷;有地下溶洞;有高原佛光;有喀斯特地貌石林峰丛;也有远古鱼龙化石和古人类遗址等。同时,还有北盘江、牂牁江、阿志河、月亮河及众多的高山湿地。
著名景点
玉舍国家森林公园
玉舍国家森林公园是六盘水市第一个国家AAAA级风景区,公园位于水城县境内,地处珠江水系上游,是贵州海拔最高的森林公园。公园距六盘水市区30km,交通便利,有水柏铁路和两水线可到达景区。玉舍国家森林公园的前身为水城县玉舍国营林场,2001年被审批为省级森林公园,2003年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明湖国家湿地公园
明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六盘水市中心城区西部,是新建的六盘水市西出口的地标性建筑,明湖湿地公园是贵州省第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澄澈的湖水和西侧的自然山体相连,长达1.13公里的彩虹桥凌驾于澄澈的湖面之上,犹如一条飘舞的彩带。2013年10月8日,贵州省六盘水明湖正式通过国家林业局试点验收,正式为贵州省第一个获得正式授牌的国家湿地公园。
六盘水境内的风景名胜区六枝牂牁江风景名胜区 | 省级 | 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 |
盘县古银杏风景名胜区 | 省级 |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特区 |
盘县大洞竹海风景名胜区 | 省级 |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特区 |
盘县坡上草原风景名胜区 | 省级 |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特区 |
南开风景名胜区 | 省级 | 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特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