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湖南省辖地级市,简称潭,因盛产湘莲而别称“莲城”,又称“潭城”。下辖湘潭县、韶山市、湘乡市、雨湖区、岳塘区五个县(市)区[E5地名网www.ehome5.net],2016年总人口283.8万。湘潭市总面积5006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168.21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79.2平方千米。
区划名称 | 湘潭市 |
---|---|
行政级别 | 地级市 |
区划代码 | 430300 |
辖区面积 | 5005.8 km² |
人口数量 | 286.5 万人 |
车牌代码 | 湘C |
电话区号 | 0731 |
邮政编码 | 411100 |
行政驻地 | 岳塘区湘潭大道人民大厦 |
气候条件 |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
地理位置 | 湖南省中部偏东,湘江下游 |
区划名称 | 区划代码 | 面积 |
雨湖区 | 430302 | 451.39 km² |
岳塘区 | 430304 | 206.03 km² |
湘潭县 | 430321 | 2132.8 km² |
湘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 430371 | 46.79 km² |
湘潭昭山示范区 | 430372 | 68 km² |
湘潭九华示范区 | 430373 | 138 km² |
湘乡市 | 430381 | 1967 km² |
韶山市 | 430382 | 247 km² |
地名由来
“湘潭”之名来源于它的地理特征。一说为此地因处湘江之曲而多“潭”乃得名“湘潭”,另一说则更广为接受,即得名于昭山下湘江中的湘州潭,即昭潭,此潭实际为湘江中较深的一段,但因为传说中与周昭王的联系而颇为有名,以至于作为一个主要地理特征自唐朝起赋名其所在的地域为湘潭县。湘潭市境内自汉代设立第一个县治--湘南县并构筑县城(今湘潭县石潭镇古城村)。自唐移湘潭县治于洛口(今湘潭县易俗河镇)基本确立今湘潭市区和湘潭县的境域有1200余年。湘潭境内的古代居民,已知的至迟在距今5000年前。
建制沿革
商周时期,市境为荆楚之地,百越文化的影响较大。从出土的文物看,这里是中原文化和南方文化交汇融合地区。战国后期,楚从黔中郡划出长沙郡,湘潭市全境属长沙郡。秦统一中国,郡属仍旧。
西汉,刘邦封吴芮为长沙王,继而刘发为长沙王,湘潭全境属长沙国。
东汉初,建湘乡县,划入零陵郡,境内余地属长沙郡。建安二十年(215年),蜀、吴划势力范围,零陵郡属蜀,长沙郡属吴;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吴袭荆州,市境遂均属吴衡阳郡,郡治在今湘潭县古城乡。
晋,市境属衡阳郡,郡治仍在今湘潭县古城乡。当东晋从荆州析出湘州时,境属湘州。
南北朝时期,市境属南朝管辖,属湘州衡阳郡。隋,市境属潭州长沙郡。唐天宝八年(749年),从隋代的湘潭和衡山两县北部调整出新的湘潭县,并将县治移至洛口(今易俗河镇)。
五代时期,市境为南方马氏所建楚国属地,隶潭州长沙府。
宋朝,市境属荆湖南路潭州。南宋,湘潭县城迁往今湘潭市城正街。
元贞元年(1295年),湘乡、湘潭县均升为州,均属湖广行省湖南道天临路。
明,市境属潭州,湘潭、湘乡复为县。
清代,市境属长沙府。
1949年8月,湘潭和平解放,湘潭县人民政府成立。
1950年7月,经中南军政委员会批准,改湘潭县城关区为湘潭市,隶属由岳阳迁至湘潭的长沙专署(1952年10月改名为湘潭专署),湘潭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1953年04月,政务院批准湘潭市为省辖市,由湘潭专署代管。
1968年09月,成立湘潭市革命委员会,
1980年10月,湘潭市革命委员会改名为湘潭市人民政府,同年湘潭市改为省直辖市。
1983年08月,湘潭地市合并,将其原湘潭地区的浏阳县划归长沙市,醴陵、攸县、茶陵、酃县划归株洲市,湘潭、湘乡两县划归湘潭市。湘潭实行市管县体制。全市辖湘潭、湘乡两县和雨湖、岳塘、湘江、板塘、郊区五个区。
1984年,将湘潭县的银田镇和韶山区划出设立县级韶山区,由湘潭市管辖。
1986年,湘乡县改市,仍由湘潭市辖。
1990年韶山撤区建市,1992年湘潭市城郊区由雨湖、湘江、岳塘、板塘、郊区五个行政区以湘江为界调整为雨湖、岳塘两个行政区。
2005年08月12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5]72号):将湘潭市人民政府驻地由湘潭市雨湖区雨湖路迁移至湘潭市岳塘区芙蓉路。
2009年,根据湘潭市政府决议,将面积138平方千米的响水乡成建制划归雨湖区,由九华示范区托管,雨湖区面积由74平方千米扩大为212平方千米。
2010年,将响塘乡、姜畲镇成建制划归雨湖区,雨湖区的面积增加到451.39平方千米,由全省35个行政区中的第32位提升到11位,两年时间面积扩大5倍多。
2012年3月20日,湘潭市委决定将湘乡市龙洞镇的7个行政村和金石镇的2个行政村成建制划归韶山市,调整后,韶山市的面积由原来的211平方千米增加到247.3平方千米。
位置境域
湘潭位于湖南省的中部偏东地区,湘江下游,地跨东经111°58′—113°05′,北纬27°21′—28°05′。湘潭市东西最大横距108千米,南北最大纵距81千米;北连宁乡县、望城县、长沙县,南与衡东县、衡山县、株洲县交界,东接株洲市区、株洲县,西与双峰县、涟源县接壤。全市总面积501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湘潭市域内为典型的低山-丘陵地貌,属伪山、衡山、涓水盆地相间的盆岭山系,地貌轮廓是北、西、南地势较高,有韶峰、褒忠山、昌山、晓霞山四山为主体的中低山环绕;中、东部地势低平,有湘江和涟、涓两水为主体的水系分布,全市以“四山一江两水”为骨架组成了向东北开口的山丘盆地地势。市区座落于盆地开口处湘江下游的河谷平原上。最高点位于西部的褒忠山,海拔793米。最低点在昭山脚下的金马洲,海拔30.7米。大致可以分为构造侵蚀低山-丘陵地貌、构造侵蚀剥蚀中低丘陵地貌、侵蚀堆积河谷平原地貌三种地貌类型。
气候
湘潭市为典型的亚热带温湿气候区,具有明显的季节气候特征:四季分明,降水充沛,盛夏高温,冬季寒冷。据湘潭气象台1991~2003年资料统计,年均降水量1425毫米,4~7月降水较集中,期间多有洪水发生,日最大降水量143.6毫米(1998年5月22日),年最大降水量1923.3毫米(1998年),年最小降水量1046.2毫米(2002年)。年均蒸发量1209.3毫米。日最大蒸发量12.6毫米(1995年7月19日),年最大蒸发量1468.4毫米(1992年),年最小蒸发量816.0毫米(2002年)。盛夏炎热少雨,冬季严寒湿润,极端最高气温达41.8摄氏度(2003年8月3日),最低气温-12.1摄氏度(1991年1月27日),年均气温17.5摄氏度。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夏季干旱,夏旱平均30天,秋旱平均40天,平均相对湿度80%,无霜期平均300天。
水文
湘潭市属湘江水系。区内地表水系发育,有涓水、涟水河为主要支流。涓水起源于双峰县马鞍山一带,河宽70-100米;涟水为湘江一级支流,流经涟源、娄底、湘乡,于湘潭河口注入湘江;湘江位于市域东部,总体上水流平缓。地表水体较大的有水府庙水库,是娄底市城区主要供水水源地,也是韶山灌渠的供水地,属于省级湿地保护区。此外有花石、瓦叶塘、上石坝等小型水库。生物资源
湘潭市现有森林植被以人工林为主,树种类型多样,用材林有杉木、马尾松、樟木、稠木、楠木、百乐等16种;经济林有油茶、油桐、棕、乌桕、桑、茶叶、桃、李、梅等15种;引进树有湿地松、国外松、火炬松、水杉、池杉、意大利杨、黑荆等。农作物资源丰富,可供栽培的粮食、油料、纤维及其他经济作物上千种。湘潭县的“寸三莲”、市郊的寸辣椒、矮脚白菜、项蓬长冬瓜等都比较出名。养殖的主要经济鱼类达到40多种,畜禽中的沙子岭猪、壶天石羊为优良的地方品种。
土地资源
湘潭市土地资源具有耕地、水面和丘陵地较多较好的优势。2015年有耕地12.2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4.3%,全市人均占有耕地447平方米。土地质量好,利用率高,水稻土、红壤、菜园土分布较广,有利于以水稻为主的种植业和大农业的开发。
水资源
湘潭四季分明,雨量丰沛,年降雨量一般在1500毫米左右。2015年全市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为37.7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31.45亿立方米,地下水6.3亿立方米。湘江和涟水、涓水都流经湘潭。
矿产资源
截至2016年底,湘潭市共发现矿产46种,占全省已发现矿种的32.6%,占全国已发现矿种的25.6%;其中已探明储量矿种29种,占全省已探明储量矿种的27.7%;共发现各类矿产地165处,探明储量者上表57处,其中大型矿产11处,小型矿床24处,矿点25个。探明矿种储量列全省前五位的仅有锰、磷、石膏、海泡石、陶瓷土、水泥灰岩、玻璃用砂岩、熔剂灰岩、冶金白云岩、耐火粘土、水泥配料用粘土等11种。
人口
截至2018年底,湘潭市常住人口286.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80.2万人,城镇化率62.9%,比上年末提高0.9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3.2万人,出生率11.0‰;死亡人口1.9万人,死亡率6.8‰;人口自然增长率4.3‰。0-15岁(含不满16周岁)人口47.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6.6%,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16—59岁(含不满60周岁)人口177.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62.1%,下降0.5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61.0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1.3%,提高0.3个百分点。
民族
2000年“五普”结果显示,湘潭市辖域汉族居民占99.5%,少数民族12,382人。主要少数民族人口有土家、苗、蒙古、侗、回、瑶、满、壮等民族,其中土家族人口3,805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30.73%;苗族2,779人,占占少数民族人口的22.44%,其余少数民族人口占46.83%,均在千人以下。
语言文化
湘潭话
湘潭方言,又称为湘潭话,属于湘方言新湘语的一支。狭义的湘潭方言指湘潭市区的方言,湘潭市区的方言与湘潭县话有所区别。
湘潭话属于典型的湘方言,但内部存在差异。大体而言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市区话为代表,入声独立,阳低调读浊音。本片包括湘潭市区,湘潭县除青山桥乡以外的乡镇以及韶山的银田,永义,如意,杨林乡,另一种是以湘乡话为代表,属于湘方言娄邵片,入声归派,古全浊声母今大多数读浊音。湘潭方言有6个声调,入声独立,去分阴阳,基本与长沙方言一致。
湘乡话
湘乡方言,又称为湘乡话,属于湘方言老湘语的一支,是最具代表性的老湘语之一。
湘乡话通行于古湘乡地区,包括今天的湘乡市,双峰县,娄星区以及涟源的一部分(1952年以前一直是一个县)。据查证,湘乡话话是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两个古语之一,湘乡话属古楚语。
民俗文化
在中国正在发生的社会变迁的大环境下,城市里富有地方个性的传统自发性民俗渐趋少见,例如春节期间的舞龙舞狮表演,端午节期间在湘江举行的众多队伍参赛的并吸引大量观众的龙舟比赛等等。传统的湘潭花鼓戏、湘潭湘剧、皮影戏在电视电影的时代面临着生存的威胁。湘潭地区民间的传统音乐主要包括唢呐演奏和山歌。湘潭县青山桥的民间唢呐2006年被列入湖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也是湘潭市唯一的入选项目。
现依然盛行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三月三、清明节、端午节、七月半、中秋节、小年等。春节时盛行送春、接春和送财神、接财神。三月三保存上巳节“地菜子煮鸡蛋”的传统;七月半(即中元节)农村接老祖宗的魂魄回家,贡品侍奉,烧钱纸,俗称“七月半接老客”。
麻将、扑克为城乡居民所喜好,除此之外,大众娱乐活动主要由大众传媒或者歌舞厅等娱乐场所提供。李清德等人所表演的湘潭方言脱口秀是通过传媒引起广泛关注的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艺术形式,它以较“土”的湘潭方言为形式,以农村或城市中下阶层的生活趣闻和自嘲性的社会观察为内容,体现了新世俗文化的一种复苏。
槟榔
槟榔作为一种食品,已在湘潭生根发展达四百余年的历史,据《湘潭市志》介绍:1650年(顺治六年)正月,清兵在湘潭屠城九天,县城人口数万,所剩户不上二、三十,人不满百口。有一位姓程的安徽商人,得一老和尚嚼槟榔避疫之法收尸净域,从此嚼槟榔习惯也就陆续延续下来。1779年(乾隆四十四年)湘潭大疫,湘潭城内居民患臌胀病,县令白景将药用槟榔分患者嚼之,臌胀病消失,尔后原患者常嚼之,以致使未患者也随嚼之,久而成习。由此,湘潭槟榔逐步得到发展。槟榔作为湘潭地区市场中重要商品的地位,槟榔摊遍布大街小巷。历史上槟榔制作以家庭作坊加工,少量制作的生产方式为主,20世纪90年代后,开始出现以现代技术生产包装的大规模生产的槟榔企业,例如小龙王、宾之郎、胖哥、友文、皇爷等。机械包装制品渐渐胜过手工包装,占据市场主体,而且湘潭槟榔逐渐渗透到湖南省内其他地区乃至国内其他城市。
湘莲
湘潭有“中国湘莲之乡”的美称,是历代皇室贡品,“寸三莲”驰名中外是莲中珍品。湘潭湘莲产量占全国的63.4%,且质量均为上乘,年成交额1.2亿元左右。湘潭县有4000多人从事着莲子的种植、加工、贩运。以花石镇为囤积地,该镇有一个颇具规模的湘莲市场。莲子的系列产品及深加工也在不断的发展。1992年中国国立商检局对湘莲测定认为,净莲肉含十八种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性平、味甘,具有降血压、健脾胃、安神固精、润肺、清心之效,莲芯性味苦寒,有强心镇静、清热平火、除烦利尿之功能。湘莲被誉为中国南方“人参”。龙牌酱油
龙牌酱油是湘潭历史悠久、驰名中外的传统产品。自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龙牌酱油与贵州茅台酒同时获得金奖,从而名扬四海。清乾隆年间,湘潭有吴源泰、吴恒泰两家制酱作坊,相互竞争,制酱工艺不断提高,逐渐形成一套独特的酿造工艺。龙牌酱油选用优质黄豆、面粉为主要原料。
灯芯糕
灯芯糕是湘潭的传统副食特产。它不仅形似灯芯,洁白柔润,味道甜辣,清凉芳香,弯转成圈而不断,而且可以用火点燃,散发纯净的玉桂香味。湘潭制作灯芯糕,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了。140多年前,在清代咸丰年间全国名特产品博览会上,湘潭灯芯糕被评为一等特产;民国四年(1915年)巴拿马国际商品赛会上,受到各国代表的称赞;1988年5月,又被评为湖南省“名糕点”。后荣获湖南省优秀产品的称号。
乡下腊菜
湘潭、湘乡、韶山都有薰制腊菜的习惯。制法一般是冬至后取鲜肉切成条块,用盐腌渍两三天,晾干,以 糠壳、瘪谷、木屑、花生壳等烟火薰烤,成腊黄色即成。因以农历十二月(腊月)薰制的最好,故称冬腊肉,味香可口,且不像鲜肉油腻,许多人都喜欢吃,深受消费者欢迎。
湘潭旅游景区基本上形成了三大板块:以韶山为代表,以彭德怀纪念馆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红色旅游;以湖南水府旅游区为代表,以湘潭农博园和昭山风景名胜区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绿色山水旅游;以齐白石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旅游。三大板块构筑了湘潭旅游的大框架,特别是红色旅游。
景区名称 |
景区等级 |
景区简介 |
---|---|---|
韶山 | 国家5A级 | 主要景点有毛泽东故居、毛泽东纪念园、韶峰、滴水洞等。 |
乌石 | 国家4A级 | 主要景点有彭德怀故居、彭德怀纪念馆、铜像广场、乌石峰等。 |
东山书院 | 国家4A级 | 全国最早的新式学校之一,保存最为完整的清代书院。 |
茅浒水乡 | 国家4A级 | 湖南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五星级休闲农庄。 |
水府庙旅游区 | 国家4A级 | 国家湿地公园、湖南省重点休闲度假旅游区 |
昭山 | 国家4A级 | 古潇湘八景之一、长株潭城市群“绿心” |
湘潭盘龙大观园 | 国家4A级 | 既具明清风格又具江南风情的生态休闲乐园 |
陈赓故居 | 国家3A级 | 景区由陈赓故居、陈赓墓园和生平陈列馆组成。 |
涟滨书院 | 国家3A级 | 包括曾国藩生平研究馆。 |
湘潭农博园 | 国家3A级 | 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
东台山 | / | 国家森林公园、湘乡八景之首。 |
齐白石纪念馆 | / | 收藏了齐白石国画作品和早期雕花作品数十件。 |
隐山 | / | 湖湘学派发源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