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市,是湖北省直管市,武汉城市圈、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员,汉江流域主要的节点城市,地处湖北省中部、江汉平原北部,北抵大洪山,南依汉江,东临武汉。清雍正四年(1726年)[E5地名网www.ehome5.net],因境内天门山得名“天门”;1994年,国务院批准天门市实行省辖直管。天门古称竟陵,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境内石家河遗址是长江中游地区史前文明的中心,有6500年历史。自秦始置竟陵县算起,天门已有2000多年建城史;自南齐建元元年(479年)至民国25年(1936年),天门先后7次为郡 (州、专署) 治所,计500余年。
区划名称 | 天门市 |
---|---|
行政级别 | 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 |
区划代码 | 429006 |
辖区面积 | 2622 km² |
人口数量 | 124.74 万人 |
车牌代码 | 鄂R |
电话区号 | 0728 |
邮政编码 | 431700 |
行政驻地 | 竟陵陆羽大道中31号 |
气候条件 | 亚热带季风气候 |
地理位置 | 华中地区,江汉平原北部,大洪山南麓 |
区划名称 | 区划代码 | 面积 |
竟陵街道 | 429006001 | |
候口街道 | 429006002 | |
杨林街道 | 429006003 | |
多宝镇 | 429006100 | |
拖市镇 | 429006101 | |
张港镇 | 429006102 | |
蒋场镇 | 429006103 | |
汪场镇 | 429006104 | |
渔薪镇 | 429006105 | |
黄潭镇 | 429006106 | |
岳口镇 | 429006107 | |
横林镇 | 429006108 | |
彭市镇 | 429006109 | |
麻洋镇 | 429006110 | |
多祥镇 | 429006111 | |
干驿镇 | 429006112 | |
马湾镇 | 429006113 | |
卢市镇 | 429006114 | |
小板镇 | 429006115 | |
九真镇 | 429006116 | |
皂市镇 | 429006118 | |
胡市镇 | 429006119 | |
石家河镇 | 429006120 | |
佛子山镇 | 429006121 | |
净潭乡 | 429006201 | |
蒋湖农场 | 429006450 | |
白茅湖农场 | 429006451 | |
沉湖管委会 | 429006452 |
古代
天门,因境内西北有天门山而得名。早在原始社会晚期,这块土地上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位于天门北郊的石家河遗址,不仅是长江中游的特大型城址,也是当时整个区域的政治中心。考古资料表明,以石家河遗址为中心,仅湖北省境内就分布着天门石家河、天门龙嘴、石首走马岭、公安青河城等15处城址,大多距今约四、五千年。这一时期,中心聚落石家河进一步整合文化与资源,引领着长江中游向前发展,成为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区域,与黄河流域文化共同构建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天门,古代属风国,春秋时属郧国,战国时为楚竟陵邑。秦朝设置竟陵县,属南郡。
西汉时,竟陵县隶属江夏郡。新朝王莽将竟陵县改名守平县。东汉,复名竟陵县。
三国时,竟陵县为吴国荆州江夏郡所辖。
西晋元康九年(299年),竟陵县属竟陵郡,郡治设石城(今钟祥市)。东晋末年,分竟陵县设置霄城县。
刘宋孝建元年(454年),竟陵县属郢州竟陵郡。南齐建元元年(479年),迁竟陵郡治至竟陵县境。南梁大宝元年(550年),竟陵县并入霄城县,仍属郢州竟陵郡,郡治设霄城。北周保定元年(561年),霄城县改回竟陵县。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除郡制,实行州、县两级制,竟陵县属复州所辖,州治设竟陵。仁寿三年(603年),复州治所迁至建兴县(沔阳)。大业初,复将州改郡,复州改为沔阳郡,竟陵县属沔阳郡。
唐武德五年(622年),沔阳郡改为复州,州治迁竟陵县。贞观七年(633年)州治又迁沔阳,属山南道。天宝元年(742年),复州改为竟陵郡,属山南东道所辖。乾元元年(758年),又为复州。宝应二年(763年),州治再迁竟陵。
五代时期,竟陵县一直为州(郡)治所。后晋天福元年(936年),为避石敬瑭名讳(“敬”与“竟”同音),遂改竟陵县为景陵县。天福五年,直隶防御州治所设景陵县。后汉复名竟陵县。
北宋建隆三年(962年),为避赵匡胤祖父赵敬之讳,再改竟陵县为景陵县,由湖北路复州所辖。熙宁六年(1073年)撤销复州,景陵县属荆湖北路安州(州治设今湖北安陆市)。元祐元年(1086年)恢复复州建制,州治设景陵县。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于景陵设置德安府、复州、汉阳军镇抚使。绍兴三年(1133年),又于景陵设荆湖北路安抚使,景陵县属荆湖北路复州。端平三年(1236年),荆湖北路安抚使治所迁至沔阳。由于蒙古军南下,州、县治所亦随迁至沔阳,后转徙频繁。
元代,景陵县先后属复州、复州路,沔阳府所辖。
明代初期,景陵县为景陵卫。洪武三年(1370年),撤卫改县,隶属沔阳府。洪武九年改府为州,直属湖广布政使司,景陵县属沔阳州所辖。嘉靖十年(1531年),沔阳州改属承天府(治所在今钟祥市)所辖,景陵县亦随属承天府沔阳州。天启年间,景陵县属承天府直辖。
清代,景陵县属湖北省安陆府(府治设今钟祥市)。雍正四年(1726年),为避康熙陵寝名(景陵)讳,改景陵县为天门县,此名因县境西北有天门山而取。
近代
民国初期,天门县属湖北省襄阳道所辖。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天门县为省直辖。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为湖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所辖,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设天门县城。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改属第三行政督察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设随县(今随州市),直至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9月24日天门县城解放为止。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月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天门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先后在本县东部、西部、南部与邻县边境地区结合部建立天汉县、天京潜县,1948年属江汉地区行政公署鄂中专区。
1949年5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同月25日撤销天京潜县、天汉县,恢复天门县建制。同年7月,改属湖北省荆州专区。
现代
新中国成立后,天门县属荆州专区所辖,1970年荆州专区改称荆州地区。
1987年8月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天门县,设立天门市(县级),原天门县所辖行政区域仍为天门市行政区域,仍属湖北省荆州地区管辖。
1994年10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湖北省人民政府下发鄂政发〔1994〕143号文件,决定将天门市、潜江市和仙桃市实行省辖直管。至此,天门市成为全国最早设立的三个直管市(天、仙、潜)之一(随州于1994年11月5日设立为直管市,于2000年8月升地级市)。天门市现为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拥有地级市管理权限。2002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将天门市纳入武汉城市圈。
位置境域
天门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北部。版图总面积2622平方公里。介于东经112°33′45″至113°26′15″,北纬30°22′30″至30°52′30″之间。东与孝感市的汉川、应城接壤,北与荆门市的京山、钟祥毗邻,南面和西面隔汉江与仙桃、潜江、荆门相望。市境北缘与大洪山余脉的低丘相连,西、南面有汉水环绕。境内东西最大横距约8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约58公里。
地质地貌
地质
天门市大地的基底构造是自燕山运动以来形成的内陆盆地的一部分。全市跨盆地8个构造单元,即潜江凹陷、龙赛湖凸起、小板凹陷、沉湖低凸起、天门凸起带、汉水地堑、永漋河隆起,乐乡关地垒。天门市地层上的晚近期构造层,承袭了燕山期地壳运动以来的特点,北部不断隆起,南部不断沉降,境内自北向南的单斜构造明显,倾斜度一般为1~3度。继承性活动是天门市地质构造的显著特点,从白垩系到第四系沉降中心并无明显迁移,古河流(汉江、天门河)的活动踪迹变化不大。
地貌
天门市位于大洪山山前丘陵与江汉平原衔接地带,地貌属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依次递减。最高点在佛子山顶端,海拔191.7米,最低点在多祥镇达洲的陈家洲,平均海拔23.2米。汉江环绕市境南边而过,天门河、汉北河和皂市河贯穿腹部,东流入汉江。人工开挖的天南、天北、中岭和东风等渠道贯穿全市。境内还有星罗棋布的湖泊。按自然地形地貌可分为低丘(俗称山)、岗状平原(俗称丘陵)和河湖平原三种地类。
低丘
天门市北部山岭,属大洪山脉的山前剥蚀低丘,分布在市境北部和东北部,由西龙尾山、天门山、扑船山、团山、火门山、金杯山、佛子山、洪山、青山、五华山、东龙尾山、小山、幺河山、陶家山、大团山、红墨山等16个小山组成,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1.3%。低丘大致走向,市东北为西北—东南向,市西北为东北—西南向。海拔高度为46.7~191.5米,坡角25~35度。
岗状平原
自青山往东(含青山),沿天北长渠和汉北河一线以北的大部分地区(不含其中的湖泊)为岗状平原。属剥蚀—堆积垅岗地形。包括皂市镇全部,胡市、九真、佛子山、石家河镇大部分和渔薪镇的一小部分。面积约559.6千米,约占全市总面积的22.5%。地表垄岗相间,波状起伏,海拔高度一般在35~60米。呈掌状自北向南微倾斜。
河湖平原
从拖市镇大桥村起,沿天门河往东,接天南长渠,又东,连汉北河天门段,在这条分界线以南的地区(不含青山)为河湖平原,属堆积地形,地势平坦开阔,全部由新生界第四系地层组成。其面积为1894.6千米,占市属总面积的76.2%。海拔大多为28~32米,自西向东微递降。西部多宝镇、拖市一带,海拔高度30~32米,坡角1~2度,微向河流倾斜。市东部,麻洋、多祥、马湾、卢市、净潭一带,海拔高度24~26米。沿汉江河床断续分布有河漫滩,呈月牙形,一般高出水面4米左右,江汉汛期常被淹没。
气候
天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光照充足,气候湿润,春温多变,初夏多涝,伏秋多旱,生长期长,严寒期短的气候特点。虽然地势地貌比较单一,但由于北部大洪山脉对冷空气的阻挡作用,西南沿江地带出于江汉河谷边缘,东北处皂市河谷南下冷空气影响,形成了天门市气候的区域分布特点:热量条件东北部和西南沿江一带略低,其他地方略高,水资源东南部多,西部和北部少,光资东高西低。水文
天门市河流流域面积达50平方公里的河流38条,河道总长1014.15公里,逐步形成了现今的几大河流,即汉江、上天门河、下天门河和汉北河。天门市位于汉江下游,境内湖泊众多,面积100亩以上的45个,湖泊总面积达37.38平方公里。大多分布在丘陵平岗与平原湖区的交接地带,跨市界湖泊1个:肖严湖(跨天门市、孝感市);城中湖泊4个:东湖、西湖、北湖、小南湖。其中水位面超过1平方公里的有陈家湖、张家大湖、石家湖等,以张家大湖最大,水面面积6.17平方公里。
土地资源
截至2017年2月,天门市耕地168157.37公顷;园地883.29公顷;林地7815.08公顷;草地777.3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1313.6公顷;交通运输用地7931.93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3948.99公顷;其它土地414.59公顷。
矿产资源
截至2017年2月,天门市矿产资源有:原盐、无水芒硝、石油、地热、石灰石、石膏、硫磺等。小板盐矿区的储量为:表内盐储量C+D级10528万吨,表外盐储量C+D级23866万吨。表内体共生硫酸钠储量C+D级668万吨,表外伴生硫酸钠储量C+D级4142万吨。地热分布在皂市李场等丘陵地区。石油开采主要在彭市、张港、杨林三个地区,年开采量为近10万吨。
生物资源
天门物产资源丰富,除农作物和家畜家禽外,截至2017年2月,境内野生动植物约有1100余种,其中动物200余种,植物900余种。农作物中有棉花、稻谷、小麦、大豆、大麦、蚕豆、荞麦、粟、玉米、薯类、花生、芝麻、菊芋(俗名洋生姜)、苎麻、黄红麻、甘蔗、烟叶等。动物中,兽类有13种,鸟类43种,鱼类64种,软体动物15种,两栖动物4种,爬行动物11种,蠕动动物2种,节肢动物5种,虫类14种,其它30余种,不少是害虫天敌。在900余种植物中,有药材9类152种,其中属国家收购的有20种,年收购量一般为31.8吨全市蔬菜有12类,70多个品种。果树30余种,其中无花果树、银杏(白果)树等为珍贵树种。花卉有7类,188个品种。
人口
2019年天门市户籍总人口160.66万人,全市常住人口124.74万人。社会从业人数61.44万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16.44万人,第二产业21.47万人,第三产业23.53万人。乡村劳动力59.4万人,其中男劳力31.7万人,女劳力27.7万人;人均预期寿命为77.99岁;户籍老年人口(60岁及以上)比重为21.4%。
2017年,湖北省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将天门划分为中等城市,城市规模次于武汉、襄阳、宜昌、荆州、黄石、十堰、孝感,居全省第八。
民族
截至2017年2月,天门市有少数民族20个,人口5200多人,以土家族和回族为主。
方言
主词条:天门话 |
作为南方官话,天门方言除了拥有官话共有的特性外,还拥有和北方官话截然不同的特征。天门方言共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并具有一些北方方言没有、或不同的词语。
美食
天门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是全国首个“中国蒸菜之乡”,又素称“鱼米之乡”。天门物产丰富、美食众多,有黄潭米粉、蒋场香干、岳口芋环、张港火烧粑、五彩义河蚶、桶炉锅奎、天门花糕、皇尝饼、橘瓣鱼丸、炮蒸鳝鱼、天门九蒸、元春鱼、钟惺鳅、蟹黄鱼翅、袭美火锅、龟肉汤、清炖鱼等一百多种传统小吃和名菜。
代表性美食 | |||
黄潭米粉
发源于天门黄潭镇,为天门特色早点,汤为糊状、粉细而软,味美,配根油条十分经典。 |
|||
桶炉锅奎
江汉平原特色面食,以白面在鏊锅中烤成。锅奎品种很多,有葱锅奎、砍锅奎、鸭子锅奎、冲担锅奎、油炸锅奎、猪油锅奎等等。 |
|||
天门蒸菜(13张) |
天门蒸菜
属楚菜名肴,据考证有近4600年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石家河文化时期。天门蒸菜最具代表性的菜肴是炮蒸鳝鱼。 2014年5月9日,天门蒸菜在央视《) |
||
送从弟皮崇归复州 | 羡尔优游正少年,竟陵烟月似吴天。处处路旁千顷稻,家家门外一渠莲。 | ||
张祜 | 夕次竟陵 | 南风吹五两,日暮竟陵城。肠断巴江月,夜蝉何处声。 | |
裴迪 | 西塔寺陆羽茶泉 | 竟陵西塔寺,踪迹尚空虚。不独支公住,曾经陆羽居。 | |
齐己 | 竟陵遇昼公 | 欲投莲岳夏,初过竟陵春。 | |
孟郊 | 赠竟陵卢使君虔别 | 赖得竟陵守,时闻建安吟。赠别折楚芳,楚芳摇衣襟。 | |
宋 | 张耒 | 怀竟陵莲花 | 景湖门外有汀洲,灼灼红莲照碧流。 |
冬日怀竟陵管氏梅桥四首 | 想见竟陵残雪里,新梅点雪橘垂金。 | ||
明 | 郭诩 | 竟陵山水图 | - |
清 | 熊士鹏 | 泛湖游西塔寺 | 淡沲湖光是画溪,吴天烟雨竟陵西。 |
- |
注①:《竟陵十景》是皮日休所作十首诗的合集。
注②:《竟陵山水图》是明代画家郭诩于明正德九年游历竟陵时所作的山水画,现为国家一级文物。 |
主要文学流派:竟陵派
竟陵派是明代后期重要文学流派,主要人物钟惺、谭元春合著的评选古诗及唐诗三十六卷《诗归》,阐明了“孤怀孤诣”和“幽情单绪”的美学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学向近现代演变产生重要影响。因钟惺和谭元春都是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故被称为竟陵派,曾有近千文人加入。
“竟陵派”主张性灵说,是明末反对诗文拟古潮流的重要一派。同时,其在艺术领域推动文人画“诗画兼善”的发展方向和文学理论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地域特色
天门文化底蕴厚重、特色鲜明,在楚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天门是闻名全国的内地侨乡、文化之乡、蒸菜之乡和棉花之乡,还是茶圣故里、状元之乡、竟陵派文学发源地。世界文化名人“茶圣”陆羽、唐代诗人皮日休、明代竟陵派文学代表人物钟惺、谭元春和清代状元蒋立镛均诞生于此。
陆羽茶文化
相关机构:湖北省天门市陆羽研究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陆羽茶经研究中心 |
天门是茶圣陆羽故里,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文化之乡,茶文化历史悠久,陆羽是天门最大的品牌资源。天门市大力普及茶文化知识,推广品茶饮茶的风尚,把品茶饮茶、宣扬茶文化作为一种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融入到大家的生活理念。
在弘扬茶文化的基础上,天门同步大力发展茶产业链,成立了茶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编制了《天门市茶及茶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努力打造成一个集观赏茶基地、茶植物园、体验茶艺、茶生产、交流茶文化交流、茶产品交易、加工茶系列产品生产及加工于一体的“茶城”,已成为省内首个“湖北省茶文化旅游示范区”。2015年11月,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此举办“2015中国(天门)茶圣节”,天门市正将“陆羽茶文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侨乡文化
天门是中国内地最大的侨乡、湖北省第一侨乡、全国著名的内陆侨都、湖北省重点侨乡。8万多华侨,遍布海外44个国家和地区,涌现出了如李三春、鲁超、张德焕等众多知名人士,为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与和平友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天门华侨出国始于18世纪末,先后经历了北上(欧洲)时期、南下(东南亚)时期和新移民时期等几个阶段。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身处内陆腹地的天门人凭着不甘寂寞、敢于拼搏的创业精神闯荡世界,安家立业。在侨乡文化的熏陶下,"敢为人先、敢闯天下"的侨乡精神,成为天门人对外开放、改革创新、创业致富的精神砥柱。
"天门人闯天下",被誉为可与山东人闯关东、山西人走西口、广东人下南洋相提并论,成为展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精神典范。
状元文化
天门是著名的状元摇篮,天门自古有“状元之乡”的美誉。
明清两代共有进士、举人468人。明代在天门干驿陶家巷高官显宦之众极一时之盛,时人称“一巷两尚书,前面一天官,座后一祭酒”。清代嘉庆十六年状元蒋立镛,其父、子、孙、曾孙连续五代高中进士、两登鼎甲,世所罕见。著名作家秦牧因天门连续多年夺得高考全国之冠,曾称天门为全国高考“状元县”。
城市象征
城市精神
敢为人先,敢闯天下,开放包容,诚实守信
市树市花
栾树;桂花
市歌
市歌:《天门大开》 |
---|
你从石家河文化中走来,带着伏羲的血脉皇帝的厚爱。
山塔舞台,河绕玉带,你的平原金浪银海,诗歌传八友,文学竟陵派。 楚风汉韵毓俊才,茶圣故里羡中外。 你从彭家垴小屋里走来,怀着世代的梦想复兴的期待。 镰割贫穷,锤造精彩,你的信念坚守不改。龙行高速路,凤向新区来。 城乡美丽展宏图,腾飞跨越新澎湃。 天门大开,辉煌舞台,道路宽阔,崛起时代。 天门大开,幸福常在,强市富民,走向未来。 |
旅游概览
天门古称竟陵。这里依山傍水,河渠36条、湖泊120多个,处处波光,处处景色,自古拥有水乡的美誉。天门主城区湖港交织,有东西南北四湖拱护,与武汉东湖、杭州西湖同名的东湖、西湖,似两片肺叶位居城市中央,而仿佛两支大动脉管的前壕、后壕贯通相连。天门市旅游宣传口号:陆羽故里,秀色天成。
古代竟陵景致 |
|
---|---|
竟陵十景 |
道院迎仙;书堂出相;凤竹晴烟;龙池春涨;三澨渔歌;五华樵唱;梦野秋蟾;天门夕照;笑城暮雨;梵刹晨钟 |
岳口十景 |
沧浪渔唱;古刹晨钟;饯堤雁阵;江角听川;三湾雨帆;五澹云樵;倚园风荷;鉴湖春柳;双关锁澜;桥亭卧 |
东湖八景 |
东堤水月;浮烟远树;八屋晴雪;一都春风;见龙跪照;乾明午钟;古庵稻熟;花巷蓼疏 |
晴滩八景 |
夕阳返照;松石绿波;二龙双月;华严晚钟;东岗云烟;澄湖夜珠;周口古槐;滴露鸣竹 |
文旅景点
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茶圣故里园位于湖北省天门市老城区,是一处以茶圣陆羽生平事迹和陆羽茶文化为特色,集文化观光、休闲及风情体验于一体的主题性旅游区,由陆羽故园、天门市博物馆、唐街、印象西江、后壕、陆羽广场、天门市体育中心、天门蒸菜美食街、东湖民俗乐园等景区景点组成。
2020年10月11日,天门茶圣故里园景区通过景观质量评审,被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列入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名单。 |
类别 | 景点名称 | ||
历史遗迹 | 古雁桥 | 文学泉 | 西塔寺 |
后世纪念性景观 | 陆羽故园 | 陆羽纪念馆 | 陆羽广场 |
茶经楼 | 鸿渐关 | 雁叫关 | |
陆羽亭-涵碧堂 | 东冈草堂 | “茶和天下”主题邮局 |
名称 |
所在区域 |
地理位置 |
---|---|---|
天门市博物馆 | 竟陵 | 西湖路北 |
茶经楼博物馆 | 竟陵 | 陆羽故园内 |
陆羽纪念馆 | 竟陵 | 陆羽故园内 |
石家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 石家河镇 | 石家河镇 |
中国棉花博物馆 | 高新园 | 天仙大道 |
天门工人文化宫 / 天门市美术馆 | 竟陵 | 西湖路北 |
天门革命烈士纪念碑 / 天门革命历史纪念馆 | 竟陵 | 陆羽大道西 |
天门市科技馆 / 天门市青少年宫 | 竟陵 | 陆羽大道东 |
天门市城市规划馆 | 竟陵 | 陆羽大道市民中心 |
天门人馆 | 竟陵 | 状元路天门市图书馆内 |
名称 |
所在区域 |
---|---|
西塔寺 | 竟陵 |
白龙寺 | 皂市镇 |
基督教堂 | 竟陵 |
慈光寺 | 竟陵 |
佛子山 | 佛子山镇 |
其他旅游景点 / 活动节庆 | ||
旅游景点 | 汉江兴隆水利枢纽 | 笔行天下、菜蒸天下、凤舞天下(市标) |
黄潭七屋岭(知青农场) | 汉江多宝沙滩(龙门沙海) | |
杨林方舟生态庄园 | 马湾天湖野荷生态园 | |
岳口镇朱湾生态农业示范点 | 麻洋天海龙田园综合体 | |
皂市百丰生态园 | 佛子山镇火门山茶园 | |
活动节庆 | 天门国际马拉松 | 中国(天门)蒸菜美食文化节 |
蒋场菊花节 | 张港花菜节 | |
黄潭乡村文化旅游节 | 多宝沙滩旅游文化节 |
城市公园
所在区域 | 公园名称 | |||
竟陵 | 陆羽故园(含陆羽广场) | 东湖公园 | 北湖公园 | 天门市革命历史纪念园(含植物园) |
后壕民俗风光带 | 景陵古城墙遗址公园(含文学泉) | 江家河公园 | 天门河带状公园 | |
高新园 | 小南湖公园 | 河山支渠带状公园 | 三乡公园(杨家新沟带状公园) | 茶和天下主题游园(武汉园博园天门园) |
三大城中湖 |
东湖 |
西湖 |
北湖 |
自然景观
主要丘陵 |
所在区域 |
---|---|
天门山
(包括佛子山、金杯山、团山、朴船山、龙尾山等五峰) |
佛子山镇 |
长寿山 | 皂市镇 |
重要湿地 |
所在区域 |
---|---|
张家湖国家湿地公园 | 九真镇 |
南湖农耕湿地公园 | 岳口镇 |
岳口滨江公园 | 岳口镇 |
沉湖 | 沉湖农业综合示范区 |
北港湖湿地生态旅游区 | 石家河镇 |
青山湖 | 佛子山镇 |
西白湖 | 九真镇 |
风波湖 | 竟陵 |
华严湖 | 马湾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