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云南省地级市,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滇西北高原,金沙江中游。是国际知名旅游城市、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要通道。市区中心位于东经100°25',北纬26°86',总面积2.06万平方公里,北连迪庆藏族自治州,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东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接壤,距昆明市527公里。
丽江市位于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最高点为玉龙雪山主峰,属低纬暖温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境内水利资源丰富[E5地名网www.ehome5.net],动植物种类繁多,为云南省重点林区、中国水电西电东送基地之一。
截至2015年,丽江市辖1个市辖区,4个县。2016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10.1799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4186元。截至2017年末,丽江市全市常住人口129.0万人,户籍人口1227009人。
丽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除汉族外,共有12个世居少数民族,22种少数民族;丽江是著名的旅游城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世界记忆遗产纳西族东巴古籍文献三大世界遗产。旅游资源丰富,有旅游风景点104处,有丽江古城、玉龙雪山、虎跳峡、老君山、束河古镇、阿纳果等知名旅游景点。
区划名称 | 丽江市 |
---|---|
行政级别 | 地级市 |
区划代码 | 530700 |
辖区面积 | 20600 km² |
人口数量 | 129.0 万人 |
车牌代码 | 云P |
电话区号 | 0888 |
邮政编码 | 674100 |
行政驻地 | 古城区大研镇 |
气候条件 | 亚热带季风气候 |
地理位置 | 云南西北部 |
区划名称 | 区划代码 | 面积 |
古城区 | 530702 | 1255.4 km² |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 530721 | 6198.76 km² |
永胜县 | 530722 | 5099 km² |
华坪县 | 530723 | 2200 km² |
宁蒗彝族自治县 | 530724 | 6025 km² |
地名来源
“丽江”一名,始于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设置行政区丽江路。《元史·地理志》说:“路因江名。”就“丽江”地名的由来最早起源于金沙江的别称“丽水”。《云南通志》:“江名丽水,源出吐蕃界,共龙川犁牛石下,本名犁水,讹犁为丽。”金沙江源于青藏高原犁牛石,而称犁水,后因犁、丽声音相近而异写为丽水、丽江。
建置沿革
在十万年前,已有旧石器晚期智人“丽江人”在这里活动。金沙江河谷洞穴岩画的发现和众多的新石器、青铜器、铁器的出士等证明丽江是中国西南古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区之一。
战国时,属秦国蜀郡。战国末期,为滇国境域。两汉时,滇国降汉,今丽江市属越住嶲郡,称遂久县。
三国时,属云南郡。
两晋南北朝时期,丽江仍属云南郡,称遂久县,大约在此时纳西族先民迁于此。
唐时,曾为姚州都督府地,后为吐蕃,南诏地,称桑川,属剑川节度。
南宋宝佑元年(1253年),忽必烈南征封纳西族酋长阿良为察罕章管民官。实佑二年(公元1254年),在“大叶场”设三谈管民官,其建制隶属于茶罕章管民官;至元八年(1271年),在丽江设置了察罕章宣慰司。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设丽江路,立军民总管府,所辖:永北府、通安州、巨津州、宝山州、永宁州、蒗蕖州、顺州、兰州、临西县。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改设丽江宣抚司。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丽江土知府阿甲阿得“率众归顺”,由丽江路宣抚司改设为丽江府,洪武三十年(1397年),升为丽江军民府,下设4州1县1巡检司:通安州、宝山州、兰州、巨津州、临西县、石门关巡检司。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设丽江军民府,仍由木氏任世袭知府;雍正元年(1723年),朝廷在丽江实行“改士归流”,改由朝廷委派流官任知府,降木氏为土通判;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置丽江县。
民国二年(1912年),丽江废府留县,县衙门迁入原丽江府署衙内。
民国二十年(1931年),在今丽江范围设丽江、永北和华坪三县。
民国三十年(1941年),在丽江设云南省第七行政公署及丽江县政府,后丽江县属第十三行政督察区,永胜、华坪、宁蒗属第十行政督察区。
1949年7月,丽江县解放,属滇西北人民专员公署管辖。12月28日,成立丽江人民行政专员公署。
1950年4月,改为丽江专员公署,辖丽江、永胜、华坪、宁蒗、维西、兰坪、中甸、德钦、碧江、福贡、贡山、鹤庆、剑川13个县。
1953年底,沪水县由保山专区划归丽江地区。1954年8月,沪水、碧江、福贡、贡山4县划出,成立怒江傈僳族自治区,归丽江专区代管。
1956年,将鹤庆、剑川两县划归大理白族自治州。
1957年9月,中甸、德钦、维西3县划出,成立迪庆藏族自治州。丽江专区除代管的怒江、迪庆两个自治州的8个县外,辖丽江县、永胜县、华坪县、宁蒗彝族自治县4县。
1961年4月,成立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属丽江地区。
1973年8月,怒江、迪庆两州直属省管,丽江地区只辖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华坪县、宁蒗彝族自治县等4县。
1980年,设立丽江地区行政公署。
2002年12月26日,丽江撤地设市,将原丽江地区改设为丽江市,并将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分为古城区及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位置境域
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衔接地段,市区中心位于东经100°25'北纬 26°86',总面积2.06万平方公里,北连迪庆藏族自治州,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东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接壤,距昆明市527公里。
地形地貌
丽江市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最高点玉龙雪山主峰,海拔5596米,最低点华坪县石龙坝乡塘坝河口,海拔1015米,最大高差4581米。玉龙山以西为横断山脉切割山地峡谷区的高山峡谷亚区,山高谷深,山势陡峻挺拔,河流深切其间。玉龙山以东属滇东盆地山原区的滇西北中山山原亚区,海拔较高,山势也较浑厚。在主山脉两侧又广泛发育着东西向的沟谷,形成错综复杂的地块地貌景观,地势起伏,海拔悬殊极大。有111个大小坝子星罗棋布于山岭之间,海拔一般都在2000米以上,其中丽江坝最大,面积约20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466米。
流经全市的金沙江以及两岸拔地而起的属云岭的老君山、玉龙山、绵绵山(俗称小凉山)三大山系,构成了丽江市地形的基本经脉和骨架。老君山从北到南如屏障横列在西边。老君山主峰海拔4247.4米。玉龙雪山位于丽江市市府所在地15公里处,发育着高山冰川地貌,终年白雪皑皑,13座山峰首尾相连,直指云天。东部为绵绵山。全市海拔3500-5000米的高山有12座。海拔2500-3500米的中山各县均有分布。尤以宁蒗、永胜为多,海拔2500米以下山地广泛分布于东南部和南部。
气候
丽江市属低纬暖温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由于海拔高差悬殊大,从南亚热带至高寒带气候均有分布,四季变化不大,干湿季节分明,气候的垂直差异明显,灾害性天气较多,年温差小而昼夜温差大,兼具有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特征。东南、西南的迎风斜面是多雨区,背风坡面是相对干燥的少雨区,金沙江河谷干燥少雨。全市年平均气温12.6~19.9°C之间,全年无霜期为191~310天;年均降雨量为910~1040毫米,雨季集中在6~9月;年日照时数在2321~2554小时。
丽江市主要天气数据
站名 |
2016年平均气温 |
2013年平均气温 |
2016年降水量 |
2013年降水量 |
---|---|---|---|---|
丽江 | 13.6°C | 13.6°C | 966.3毫米 | 894.4毫米 |
永胜 | 14.5°C | 14.2°C | 952.2毫米 | 865.6毫米 |
华坪 | 20.2°C | 20.0°C | 1365.2毫米 | 1022.9毫米 |
宁蒗 | 13.1°C | 12.7°C | 993.9毫米 | 880.8毫米 |
平均 | 15.4°C | 15.1°C | 1064.4毫米 | 915.9毫米 |
水文
丽江市境内河流分属两大流域、三大水系,即长江流域的金沙江水系和雅砻江水系、澜沧江流域的黑惠江水系。其中,长江流域面积2079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8%;澜沧江流域面积42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全市共有金沙江、雅砻江、澜沧江的二级及其以上支流93条,其中,流域面积在200平方公里及其以上的河流有21条。
境内有泸沽湖、程海及拉市海3个天然湖泊。程海位于永胜县中部的程海镇,属内陆断陷型偏碱性深水湖泊。流域面积318.3平方公里,东西宽3.5公里,南北长20公里。1981年年平均水位1518.26米,相对水面面积77平方公里。
泸沽湖在宁蒗县与四川省盐源县交界处。是云南省保持着国家Ⅰ类水质标准的高原淡水湖泊,为中国第二水深的湖泊之一。当地摩梭人称为“谢纳米”,意为母亲湖泊或女神湖。湖长9.5公里,宽6.5公里,湖区集水面积224平方公里,湖泊水面面积51.8平方公里。拉市海距丽江古城区8公里。拉市海于1998年建立了云南省第一个以湿地命名的保护区、拉市海是一四周为高山封闭的古老的冰蚀湖,湖区是略呈椭圆形的构造盆地。东北高西南低,南北长约12公里,东西宽约6公里,湖底高程实测2437米,流域集水面积241.1平方公里(包括吉子水库径流区25.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产水量7789.4万平方公里。
生物资源
丽江植物资源种类繁多,成为中国著名的植物保护基地之一,是云南省重点林区之一,2015年,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63万公顷,占土地面积的79.36%,森林覆盖率为66.15%,活立木蓄积量1.05亿立方米。境内有植物1.3万多种,仅种子植物就多达2988种,热带、温带、寒带植物均有分布,有许多树种属国家珍稀植物,有珍稀植物云南铁杉、红豆杉、榧木、水青树等。已发现中药材2000多种,占国家药典所列品种1/3以上。动物资源丰富。共有兽类8目21科83种,占云南兽类种数的30%;有鸟类17目46科290多种,占云南鸟类种数的37.6%,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动物滇金丝猴、云豹、金豹、雪豹、猕猴、小熊猫及宁蒗泸沽湖特有的裂腹鱼等。有大量的珍贵蝴蝶资源。程海有鱼类29个品种,隶属9科12属,土著鱼类17种,即杞麓鲤,西昌白鱼,蒙古红,中华倒刺鲅,圆吻鲴,高背鲫等。年渔业产量2200吨。程海是世界上3个盛产天然螺旋藻的湖泊之一。
水资源
金沙江流经全市615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541.9立方米/秒,年过境水量416.3亿立方米。不计金沙江过境流量,全市水资源年径流总量(自产水量)83.5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径流量55.41亿立方米,地下水总量28.14亿立方米。全市水资源总量499.85亿立方米。
程海蓄水量19万立方米。泸沽湖当湖泊水位在2690米时,容积达20.72亿立方米。拉市海水面面积为9.33平方公里,相应容积1840万立方米。调蓄水工程使库容扩至4000万立方米。
水能资源
丽江市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1439万千瓦,占云南省的11%,可开发总装机容量2309.3万千瓦。其中:在金沙江流经丽江的河段上,可开发总装机容量2058万千瓦;除金沙江外,丽江境内的93条较大河流上的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32.5万千瓦,可开发65万千瓦,装机容量在1万千瓦及其以上的河流有26条。按照国家发改委批准的规划方案,金沙江流经丽江境内河段规划有“一库八级”大型水电站建设方案(即:虎跳峡水库、虎跳峡水电站、两家人水电站、梨园水电站、阿海水电站、金安桥水电站、龙开口水电站、鲁地拉水电站、观音岩水电站),总装机容量2108万千瓦,年均发电量883亿千瓦时,是中国规划中最大的水电“西电东送”基地之一。
矿藏资源
丽江市具有独特的大地构造位置和多种成矿地质条件,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矿产,矿产资源具有地区特色。全市发现30多种矿产,350多个矿产地,天然气产地1处,几十处地热产地。煤炭储量和品质为滇西之冠,铜、花岗石等矿具有很高的开采价值。
人口
2015年末,丽江市常住人口128.0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86‰,其中:出生率11.28‰,死亡率6.42‰。
截至2017年末,丽江市全市常住人口129.0万人,户籍人口122700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20‰,其中:出生率11.8‰,死亡率6.6‰。
民族
丽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截至2014年末,除汉族外,共有12个世居少数民族,22种少数民族,其中纳西族23.37万人、彝族20.14万人,其余为零星居住人数较少的民族。
民族文化
纳西族
纳西族主要聚居在丽江,纳西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大致以金沙江为界分东西两个方言,方言之间相互不能通话。
纳西族一般居住在坝区、河谷和半山区。坝区民间住房多系土木结构的瓦房,格局多为“三房一照壁“,山区多是低矮的木楞房,以木板覆顶。纳西族能歌善舞,在生产劳动和民族节日中常有群众性的歌舞活动。每年农历二月初“三朵节“是丽江纳西人民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
摩梭人
摩梭人属纳西族,主要居住在金沙江东部的云南省宁蒗县以及四川盐源、木里等县,摩梭人的语言、服饰、婚姻习俗和金沙江西部的纳西族有差异。摩梭习惯依山傍水而居,房屋全用木材垒盖而成,当地俗称“木楞房“。摩梭人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朝山节、祭祖节、祭牧神节、祭土地节等,其中以春节、朝山节最为隆重。摩梭人能歌善舞,较为流行的是“甲蹉舞“(俗称打跳),“甲“为美好之意,“蹉“便是跳舞的意思,意即为美好的时辰而舞蹈。
彝族
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省区,云南绝大部分县市都有彝族分布,尤以楚雄、红河两州以及牢山区、滇东北乌蒙山区和滇西北小凉山一带较集中。彝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六种方言,小凉山彝族属北部方言什扎土语。
彝族节日很多,有彝历节、初十五节、二月八节、三月三节等,尤以火把节最为隆重。
傈僳族
丽江地区是仅次于怒江州的第二个傈僳族聚居区,大多居住在金沙江沿岸的山坡台地上,与汉、白、彝、纳西、普米等族人民交错杂居,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特点。
傈僳族为藏缅语族的一支。傈粟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傈粟文有两种:一种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制的用变体拉丁大写字母组成的拼音文字,另一种为解放后于1957年创制的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分别称“老傈粟文“和“新傈粟文“。住房以木楞房为主。
傈僳族有口传山歌和长诗每年12月间,华坪等地傈粟人民便举行盛大仪式欢度“阔时节“(新年节),丽江黎明乡一带还有端午“赶山节“和立夏“圣水节“。
普米族
普米族是云南特有民族,居住较为分散,除一些小聚居村外,大多与纳西、白、藏等民族杂居。1960年定名为普米族。普米族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羌语支,多聚氏族而居,多半住山腰,房屋多为木楞房四合院布局。
普米族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普米族最隆重的民族传统节日是腊月初八的“吾昔节“(过新年),此外还有正月十五日的“转海会“,大小春收获季节的“尝新节“等。
特色饮食
丽江粑粑
丽江粑粑分为甜咸两种口味,制作的主要原料是用丽江出产的精细麦面,加注从玉龙雪山流下来的清泉揉成面团,在大理石石板上抹上植物油,再擀成一块块薄片,抹上化油,撒上火腿末或白糖后卷成圆筒状,两头搭拢按扁,中间包入芝麻、核桃仁等佐料,再以平底锅文火烤熟待煎成金黄色即可。鸡豆凉粉
鸡豆是丽江特有的一种豆类,产于丽江坝,属黄豆料,因其形状像鸡头部位的眼睛,用鸡豆做成的凉粉称作鸡豆凉粉。鸡豆凉粉分为凉吃和热吃两种吃法。夏季多凉吃,把凉粉切成片腌拌。热吃多在寒凉时节。
酥油茶
丽江接壤于藏区,且属高海拔地区,盛产牦牛,故酥油茶也是丽江的传统饮食。酥油茶是牦牛之乳提炼而成,除去奶渣,油脂凝固成饼。酥油茶是由酥油、砖茶、核桃仁、芝麻、麻籽、鸡蛋、精盐调制而成。烧沸茶水,用特制酥油桶搅打,最后成酥油茶。
酥油茶分为甜咸两种口味。是用酥油、鸡蛋、盐、麻籽、花生、核桃等,再加入煨好的茶叶水,盛在一种木制的细长的筒内,用一根木棍反复地搅拌,当地人又叫做打酥油茶。是丽江地区很多民族的主要饮茶方式。
米灌肠
米灌肠在纳西语里称作“麻补”。是把大米或糯米蒸熟后,拌在新鲜猪血、蛋清及各种香料里,然后灌到洗净的猪大肠内,封好蒸熟而成。切成片可煎可蒸,贮藏时间较长,是一道纳西族传统美味,是丽江地区的特有吃法。
特色饮食鸡炖豆腐 | 吹猪肝 | 纳西火锅 | 野山药火腿鸡 |
腌酸鱼 | 烟熏鱼 | 苦荞粑粑 | 纳西饭谱 |
纳西汤谱 | 纳西茶谱 | 永胜油茶 | 土鸡米线 |
丽江雪桃 | 雪茶 | 螺旋藻 | 丽江天麻 |
他留乌骨鸡 | 小凉山苹果 | 香橼 | 茨满梨 |
海棠果 | 琵琶肉 | 腊排骨 | 贝母 |
滇木瓜 | 虫草参 | --- | --- |
综述
丽江市共有旅游风景点104处,具有代表性的有:二山(玉龙雪山、老君山)、一城(丽江古城)、一湖(泸沽湖)、一江(金沙江)、一文化(纳西东巴文化)、一风情(摩梭人风情)。2016年,有A级旅游景点20家,其中:5A级景点2家,4A级景点7家;红色旅游基地6个。
主要旅游风景点
景区名称 |
级别 |
景区名称 |
级别 |
---|---|---|---|
丽江玉龙雪山景区 | 5A | 丽江古城 | 5A |
丽江玉水寨景区 | 4A | 丽江束河古镇 | 4A |
丽江黑龙潭 | 4A | 丽江泸沽湖景区 | 4A |
丽江观音峡景区 | 4A | 丽江东巴谷景区 | 4A |
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黎明景区 | 4A | 丽江拉市海景区 | 2A |
丽江白沙壁画景区 | 3A | 丽江文笔山景区 | 3A |
丽江金塔景区 | 3A | 丽江东巴万神园 | 3A |
丽江玉柱擎天景区 | 2A | 丽江东巴王国景区 | 2A |
丽江虎跳峡景区 | 2A | 丽江玉峰寺 | 2A |
丽江三股水景区 | 2A | 丽江北岳庙(三多阁) | 1A |
主要景点
玉龙雪山
玉龙雪山位于丽江市区北面约15公里处,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25公里,雪山面积960平方公里,景区面积263平方公里,有著名的阳春白雪、绿雪冰川奇观,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级自然保护区和省级旅游开发区。区内有冰川公园、云杉坪、甘海子、牦牛坪、玉峰寺万朵茶花树等景点。
老君山景区
老君山景区处于玉龙雪山、三江并流、苍山洱海三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结合部,是玉龙雪山岗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景区主要由老君山九十九龙潭、金丝厂金山玉湖、黎明美乐丹霞地貌、新主天然高山植物园等片区(景点)构成,总面积715平方公里。
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坐落在丽江坝中部,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最具纳西族风格的古代城镇,地处云贵高原,海拔2416米,全城面积达3.8 平方公里。1997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金沙江
金沙江,以惊险、雄奇、壮美的虎跳峡景观为代表,有“长江第一湾”、石鼓镇、宝山石头城等景点。
泸沽湖
泸沽湖湖面海拔2680米,面积为50多平方公里,平均湖深45米,最深处93米,湖水清澈蔚蓝,可见度12-14米,是中国最深的淡水湖之一。
阿纳果
阿纳果位于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石头白族乡桃花村西岩组,别称阿那果、阿纳阁,是国内新晋入门级徒步圣地,境内有原始森林、高山牧场、日出云海、杜鹃花林、云杉林、红豆杉林、嶙峋石山、鸢尾谷与响水河等景点、有着「人间北上广,天上阿纳果」「10年前的雨崩」的美誉。